新浪收藏
陳迅
看國畫,要留心題跋。 黃賓虹先生晚年在一幅山水畫上題寫道:“古人作畫,用心於無筆墨處,尤難學步,知白守黑,得其玄妙,未易言語形容。”
“用心於無筆墨處”,就是在留白上下功夫。 南宋畫家馬遠的《寒江獨釣圖》,畫一葉扁舟,上面坐著一位老翁在俯身垂釣,船旁用淡墨寥寥數筆勾出水紋,四周都是空白。 這些空白給人並非空的感覺,而讓人覺得畫中江水浩渺,寒氣逼人,空疏寂靜,蕭條淡泊,給予觀畫者無盡的遐思和寓意。 正所謂此處無物勝有物。
黃賓虹先生畫了一輩子山水畫,研究過歷朝歷代無數畫家的作品,揣摩畫論,到了晚年仍在“無筆墨處”下功夫。 他說:“作畫實中求虛,黑中留白,如一燦之光,通室皆明。”還說:“看畫,不但要看畫之實處,還要看畫之空白處。”
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古玩店來了一位客人。 他在眾多古玩中看上一幅畫。 這幅畫是一人牽一驢過一座小木橋,小橋很狹窄,僅能容人和驢走過。 驢過橋非常膽怯,不肯往前走,牽驢人就用力拽著它前行。 客人非常喜歡這幅畫,在討價還價之後,以二百兩銀子成交。 他先付了一百兩銀子作為定金,叫店主不要再賣給他人,剩下的一百兩銀子,待他回去籌措夠了盡快拿來,一併取畫。 店主喜出望外,當晚開心地喝下一大碗燒酒。 然後把這幅畫拿出來看,竟然發現了問題,便在畫上添了一筆。第二天,客人帶錢來取畫,見畫上多出一條粗壯的韁繩來,便很不樂意地要店主退還他一百兩銀子。店主不解,客人說:“這幅畫,是一個人牽著驢過橋,畫上並沒有畫出韁繩,但仍能清晰地感覺到牽驢人拖拽的力度,這正是此處無聲勝有聲啊!”又說:“此處不落一筆,卻蘊含著無限的奧妙。現在多出一筆來,整幅畫都被破壞了。”店主恍然大悟,很不情願地退還了銀子,後悔不已。
可見留白有多麼重要。 司空圖在《二十四詩品》中說:“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留白,用心於無筆墨處。 恰到好處的無,勝過繁雜的有。 說得太透徹太明白太煩瑣太多,不如含蓄。 關心體貼到無微不至,從效果上講,往往適得其反。 有空間才有自由。 留白,就是把自由留給他人,也留給自己。
來源:新民晚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