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4日 星期六

鉴藏:孔雀石之猫腻

  和讯网

  ◆ 童孟侯
  绿松石往往是蓝色的,孔雀石才真正是绿色的,它酷似孔雀羽毛上的斑点绿,别有一番韵味。
  如图所示前排的那块三角形的孔雀石是藏友阿亚送我的。十年前他到我家做客,从包里拿出它。我问:这也算玉料吗?没有玉石的光泽,我不收藏这种孔雀石。
  阿亚说:中间有个凹陷,就让你搁烟斗好了。
  我回答:凹陷太浅了,你自己留着吧。
  几天后,多伦路有奇石展览,我在那里花了30元淘到一块石头,竟然像一截蜡烛,连蜡烛中央的“棉芯”都活灵活现。我把玩的时候就想:这截“蜡烛”放在哪 个底座上好呢?真要把它放在一个烛台上,谁都不觉得它是一块奇石,还以为是真的蜡烛。我突然想起阿亚的那块孔雀石,把它“插”在那上面应该是绝配啊。于是 我立刻赶到阿亚家,恳求他送给我。阿亚很生气:你是敬酒不吃吃罚酒啊?我花了300美金从南非买来,作为礼物送给你,你还搭架子!
  我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
  右上方的这块,是天然的没经过任何雕琢的孔雀石。我们现在见到的孔雀石,很少有几米高几米宽的,据说要开采一二百米深的地下孔雀石矿,一般都采用爆破的方式,嘭的一下,完整的大块的像灵璧石那样大的孔雀石便破碎了。
  这块表面葡萄状的孔雀石分量很轻,因为它的内里是空的,反过来看,里面嵌有铜色的结晶体。据说地质勘探者比收藏家更喜欢孔雀石,因为只要发现了孔雀石,就说明铜矿就在附近了。我国古代,孔雀石就有“铜绿”之称。商代时,我国已经有孔雀石的装饰品了。
  但是,要人们分辨铜矿石和孔雀石是有点困难的,因为它们非常相像,甚至共生。一般人往往分不清孔雀石、绿石英、绿柱石,这就为商家“捣浆糊”提供了便利。
  左上方的这块孔雀石我一直认为是孔雀石中的精品,因为雕刻工匠来了个巧雕,把这块孔雀石雕成孔雀型。你看,石头的一边有只天然的“眼睛“,另一边,还有长长的尾部,全身有天然的纹带,有丝绢般的光泽和玻璃光泽,似透明但不透明,似透非透。
  可是有一天,我在掂量的时候,发现它分量有点重,这就让我产生了疑问。我拿出40倍的放大镜细看这块孔雀石,终于,在它的底面发现了猫腻:首先我看到了 一块指甲大小的孔雀石贴面,它的纹路和这块孔雀石的纹路显然不一样;其次,我发现贴面的缝隙中有水泥……哦,这块孔雀石原来是被人用填补法填补过的,怪不 得这么重。真正孔雀石的精品,其表面像孔雀开屏那样,细细的石条呈发散型,而不是整块孔雀石像孔雀。我上当了。
  眼下正是收藏孔雀石的好时光:首先,孔雀石的价格这几年缓缓上升,但是总体还不高,花几百元几千元买一个孔雀石摆件,已经相当不错。“1000块钱买一卡车孔雀石”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其次,孔雀石很少“撞款”,并且很难仿冒,它不像绿松石,仿制的特别多。在挑选的时候注意分量,注意是否有填补即可。
  来源:新民晚报

奇石赏析:江山代有美石出

 和讯网 

潦河石《晚秋》潦河石《晚秋》潦河石《护花使者》潦河石《护花使者》戈壁石《玛瑙花》戈壁石《玛瑙花》三江石《狼图腾》三江石《狼图腾》水石《毛发石》水石《毛发石》戈壁石《灵芝》戈壁石《灵芝》戈壁石《北京猿人》戈壁石《北京猿人》
  说起奇石,我们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神奇。白居易诗云:“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间有”。自然形成、未经任何人工雕琢的奇石,却自有一番风韵。在我 国,把玩收藏奇石的传统由来已久,古代文人雅士更是“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宋代书法家米芾爱石成痴,以石为友,娇痴可爱。 这些爱石之人,除了单纯地喜爱奇石外,更是透过这一块块石头观察世界,体悟宇宙。“石不能言最可人。”
  《灵芝》天地缘
  贾胜楠
  张 永明出自藏石世家,现任天琛奇石博物院院长。他受父亲奇石收藏大家张靖的影响,很小便开始收藏奇石。在他众多的藏品中,戈壁石《灵芝》是心头之爱。《灵 芝》为硅质岩,发现于内蒙古阿拉善,长23厘米,宽10厘米,高40厘米,重30公斤。其上部为玛瑙,用手电照射会透光;下部为集骨石,二者自然生长在一 起,为共生体。整体呈黑色、黄色,状如灵芝。这块石之奇除了因为它形似灵芝,应和了灵芝吉祥如意、祥瑞之兆的寓意外,更是源于它被发现的奇妙过程。
  张 永明介绍说,最初发现《灵芝》的是一位石友。十几年前,他去阿拉善戈壁滩寻找奇石,跑了六七天一无所获。就在要结束这次寻宝之旅的当天晚上,他做了一个 梦,梦见太阳出来后,光芒四射,照耀着一个白玉盘,盘子里放着一颗翠绿欲滴的碧玉珠子。他伸手去拿,珠子却消失不见了。
  第二天醒来 后,他为这个梦正沮丧时,却有了意外发现。就在他的脚下,鼓起一块石头尖尖的角,看着很奇怪,他轻轻拨开周围的杂石,用力挖出了一块状如灵芝的石头,他兴 奋地喊着“找到宝了!”两年后,张永明在这位石友家幸运地邂逅了这块奇石,爱不释手,几经周折,终于抱得《灵芝》归。张永明最初为它起名“天缘地合”,除 了体现它本身具有的内涵之外,更是为纪念它被发现、被珍藏的天赐之缘。
  奇石有奇趣,连乾隆皇帝也感叹“宇宙间石最顽,而象形象物, 往往出人意表”。在张永明的藏石中,有一块大漠石名为《佛海浩瀚》,白色为底,黄色纹理形似人的五官。这块奇石得来颇为有趣。几年前,张永明在广州的一个 石展上看到了这块奇石,同时也有两个人想要,三人争持不下,引来众人围观。正不知如何解决时,围观者中有一人出了个主意,谁抱这块石头走得最远便归谁。这 块奇石重100多公斤。爱石心切的张永明竟抱起它走了二十多步,那两个人见状只好作罢。
  在张永明的天琛奇石博物院里,还有一块奇石 长了一头长发,飘逸洒脱。这块神奇的毛发石产自台湾海峡东南部,通体呈乳白色,生有数千根白色须丝。石头如何能长出头发?张永明介绍说,这种毛发石极为罕 见,白色毛发其实是一种海洋生物,名叫头盘虫,它附着在石头之上,虫体的分泌物逐渐形成一根根细细的管子。原生状态下的毛发本是绿色的,脱水干燥后变成了 白色。
  又见《北京猿人》
  史一夫
  在我收藏的奇石中,最值得回味的是《北京猿人》。这块奇石产自内蒙古阿拉善,属于大漠石中的玛瑙,酷似早期人类的头像,而且是立体的,可以旋转欣赏。它有两个拳头大少,品相完好,手感细润,呈古铜色。无论近观还是远看,其神情庄重,不怒而威,不喜而善。 
  还 是在两年前,我无意中发现,在我收藏的大漠奇石里,除了飞禽走兽、名山大川,更有不少与人类文明史相关联的器物,像甲骨文、青铜鼎、唐三彩、元青花、说唱 俑……这一发现令我惊讶不已。按照人们的普遍认识,奇石的最大弱点是缺少人文气息,因而长期以来被古玩行,尤其是被拍卖行排挤,理由就是不能证明人类进化 发展的轨迹,或者说,在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轨道上,没有它的站台。
  这一观点也无可厚非,收藏的本意就是收藏记忆,古籍、古瓷、古 画、古玉、古琴,甚至家具、碗碟乃至头盔、宝剑,都因能唤起人们的记忆而成为收藏热点,进入艺术品市场主流,唯独把奇石弃之门外。但是,奇迹出现了,老天 爷早在一亿年前就把未来的人间万象利用火山熔岩一一呈现。如果你能用一颗平常心去细心观察所看到的奇石,就会猛然惊悟,其实人类发明制作的很多器物早在还 没有出现人类之前就大量诞生了。老天爷将火山熔岩玩于掌心,信手捏出的奇石散落在广袤的大地上。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形成一种清 谈玄理、寄情山水的风度,奇石自然融进当时独特的人文精神。恰恰是奇石浓郁的人文气息,使我萌发了一个念头:以石证史。从混沌初开,到人类走过的每个足 迹,石器、文字、图腾、艺术、神话,在奇石上都得以呈现。但令我遗憾的是,虽然人类五千年文明史中重要的“文物”已找到很多,可是,我的藏品中缺少最重要 的物证——人类,尤其是早期的人类。仿佛是我的执著感动了老天爷,或者是老天爷让我承担了一个重要使命,赐给我一块酷似北京猿人的大漠奇石。
  《北 京猿人》诞生于一亿年前,为何近期才出现呢?道理说来也简单,《北京猿人》在火山熔岩冷却凝固的一瞬间就成型了。当她赤条条行走在戈壁滩上时,地球上的各 类物种也在慢慢进化,直到有了人类。但她真正与人类亲密接触,的确只是近一二十年的事。那是因为戈壁滩气候恶劣,人迹罕至。我曾多次拜访大漠奇石的最早发 现者张靖老先生,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去内蒙古玛瑙湖考察地质时意外发现了大漠石的宝藏,从此,大漠奇石走出沉寂的戈壁滩,在中国的赏石界崭露头角。正因 为大漠奇石发现得晚,我才有幸与《北京猿人》相遇,进而相惜,相敬,相悦,相伴。
  唐朝宰相李德裕在收藏的每块奇石上镌刻“有道”二 字,以表达“此中有深意”的禅道精神。石可以证史,也可以载道。当我按照人类发展史的时间顺序把几十块奇石排列组合时,在我的眼前,不仅有线条、色彩、造 型,还有正义、仁爱、礼仪,这些都是在石书、石瓶、石画、石砚中感受到的。欣赏奇石,打动人心的不是“收藏价值”、天价纪录,而是从直观美感提升到哲学高 度。我萌发了一个想法,将《北京猿人》与众多奇石组成一部“史记”,不也是一种活态文化的尝试吗?以石证史,不仅是一种石文化的解读方式,更可以拓展赏石 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北京猿人》从一亿年前的远古走来,她的脚步暂时停留在我的书房里,而她的目光却凝视着远方,那是未知的宇宙时空。
  旷世《狼图腾》
  张艺
  藏家爱石是因为它独立成景,自然成画,一石一天地,看重的是它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内涵。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将贾宝玉喻为顽石,表达自己的志向与操守。更在诗中以石明志,写道“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由此可见,赏石除了赏它的形、色、质、纹外,更重在赏其意。
  赏石家蒙驷藏有一块奇石,名为《狼图腾》。该石产自广西桂林,属三江石,表面光滑细腻,硬度在6.5度以上。它底色发黑,间有黄色,色差较大。黄色部分形似一匹对月长啸的草原野狼,画面辽阔而高远。由于石头上的狼与小说《狼图腾》的封面图案极其相似,蒙驷便将它取名为《狼图腾》。蒙先生十分看重此石,除了因为它大小、比例十分标准,纹理生动形象外,还因为狼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精神象征,这块奇石却产自广西桂林这一清秀之地,如此反差,体现出大自然的神奇。最为重要的是它表现出了狼的自由、独立、顽强、勇敢的精神,以及所具有的野性之美。
  世人常谓花能解语还多事,在蒙驷的藏品中有一块奇石却可解语而不多言,它就是《玛瑙花》。它产自内蒙古,为集骨玛瑙和绿玛瑙共生体——花朵为集骨玛瑙,叶子为绿玛瑙,比例协调,整体像一朵怒放的鲜花,又像古代女子佩戴的头饰。此石绿叶与花朵的色彩十分和谐,红绿相配甚是惹人喜爱。绿玛瑙本已稀有,再与集骨玛瑙共生,更为奇妙。这枚奇石得来也十分曲折。2005年,蒙先生在广州石展上看到这枚奇石,十分喜欢,可当时身上的钱不够,只好遗憾离去。回到北京后,仍对它难以忘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年后,蒙先生与《玛瑙花》在北京一个石展上重逢,这一次,蒙先生没有再错过它。
  怀旧看《晚秋》
  张林峰
  我的家在江西修水,我收藏的石头也是产于修水的。两年前的一天,我途经一条小河,看见清亮亮的河水里有一块拳头大小的像腊肉一样的石头,便好奇地捡起来。这是我收藏的第一块石头。
  去年夏天我在南昌奇石博览会上认识了赏石家黄河清先生,他告诉我,奇石收藏一定要天然,有主题,能体现中国的传统美,简约而不简单。他领我参观了他收藏的潦河石。我瞬间被这种表皮粗糙、黑白相间的奇石征服了。
  我每月都要去南昌开会,潦河石的主产区靖安正好在修水到南昌的途中,于是我就这样开始了收藏潦河石的快乐历程。
  我结交了几位潦河石的资深玩家,在他们的指导下,我对潦河石有了一些了解。潦河石为凝灰质砂质岩、粉砂岩,特点是筋纹浮雕感强,颜色是由深至浅、由黑至白的渐变色。
  潦 河石产生的意境美是耐人寻味的。一天,我在石友熊悠靖的家中喝茶品石。记者出身的他突然吟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随后,指着一块潦 河石问我命题“昨夜西风凋碧树”如何?说实话,我当时就被这块石头深深吸引住了,石面上那棵树,片叶无存,只留下凄美的树影。我想起了小时候家门前的白杨 树,想起了儿时在树上捕蝉的情景,想起长大成人后承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触景生情,不免伤感。在几番真诚的交流后,熊先生终于忍痛割爱。随后我将此石起 名为《晚秋》。我认为每块石头都有一个故事,这是潦河石的魅力所在。
  现在,我把闲暇的时间都用在了捡石淘石中,认为这是最适合我的 生活方式。奇石是包容的艺术,正所谓知足常乐。潦河石虽然没有大化石、彩陶石那样华丽的外表,舍弃了炫目色彩,只保留最简单的黑、白、灰色,但是,其色 块、线条交代清晰,因而呈现出更简洁明快的风格,这或许是潦河石的最大魅力。一方好的潦河石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值得一生陪伴。

青田封门石雕赏析:丰收

新浪收藏 

  ◆ 原 野(上海)
  水稻挂满了累累果实,沉甸甸地 弯下了腰,由近到远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阳光下风卷稻菽犹如波涛滚滚,一派金碧辉煌!向人诉述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好年。这是青田石《丰收》真实写照。青田石 是我国四大名石之一,产于浙江省的青田县,其中青田的封门石、山炮绿、蓝星石、黄金耀、老虎石……都是频临绝产的名贵石种。
  该作品长18.5厘米,宽8厘米,高28.5厘米。左边前面金黄耀刻近景稻谷,青黄色雕远处稻谷,封门青刻稻杆与稻叶;底座将紫色、青色和土色,花卉、 小草、古树和假山等,融自然、淳朴、和谐于一体。一幅色彩奇美、工艺精细,取舍得体的画面;寓意深远,为一件顺乎民情的“喜看稻菽千重浪” 珍贵作品,可 察作者脚踏实地之淡定,风调雨顺之祈望,国泰民安之所向,与时俱进之锐意。
  镂空工艺是青田石的擅长技法,其难度令人叹服。摆件表现出丰收的景象,使人联想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青田县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历史久 远、大师辈出,青田石雕通过这些华侨,远销世界各地,一些外国朋友都以拥有青田石雕而荣耀。青田石雕自成流派,奔放大气,细腻精巧,形神兼备。基调为写实 而尚意。青田石是自然界赐给人类的一种彩色宝石,2006年,它被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新民晚报

我拿什么告诉你一幅画的真假

  扬子晚报

资料图片资料图片
  孔祥东(南京) 作家、收藏家。江苏省作协书画联谊会副秘书长,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文/孔祥东
  有一幅徐悲鸿的《西湖炊烟图》,145×60cm,参天古柏,近前顶天立地,远处疏落有致,兼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和 西画的虚实写照。左上方长题:古木森森欲蔽天,平芜尽处起炊烟。不堪想像春归梦,沦落西湖又一年。白云弟属写,悲鸿甲申莫春。钤印:东海王孙。雅昌网上可 以查到它的踪迹。2006年12月27日北京荣宝秋季拍卖,此画以《古柏长春》上拍,88万元成交。2007年11月30日保利秋拍336万成交,注明: 此拍品经廖静文女士鉴定为真迹,并附鉴定证书,将收录于《徐悲鸿作品集》中。2010年6月2日保利春拍560万元再次成交。此时我已看到第一次拍卖注明 的《徐悲鸿作品集》(文物出版社2007年),廖静文在画集序言中特别提及:“此件给学生梁白云的《西湖坎烟图》,画面的空间感和体积感十分精妙,连纪念 馆(指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也没有如此佳作!”2011年12月5日保利秋季拍卖会又一次上拍,估计450万-850万。结果流拍。
  有心 人可以在雅昌网上发现许多拍品在数年内经过这样的流程,这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反复交易的缩影。而我要说的是:这幅画若干年后,上述记录加上辅助资料足以成 为其流传依据,是不是能保证其没有真假疑问?画面信息尚有“白云弟属写”。此人:梁白云(1912-1979),原名伯文,广东人;1939年考入中央大 学艺术系学国画,1943年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西部博物馆任管理组主任,并兼任重庆北碚公园、北泉公园主任,及北碚师范学校美术教师;1950年起在重 庆博物馆工作,1956年调任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教员、副教授,1959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馆制作100多件盆景。
  保利拍卖的注释 说,在徐悲鸿赠予学生的作品中,尺幅如此之大者极为罕见。这是因为梁白云是当年中央大学艺术系的尖子生,1943年刚毕业,留在重庆工作,徐悲鸿1944 年创作此画,即将新作赠送这位表现突出的门生。当事人已不在,理论上或许可以找到相关人核实,但不能排除无效或误证。
  我在一本香港佳士 得1992年3月30日的拍卖图录上,看到122号拍品《古木参天》完全与《西湖炊烟图》一样,但作者为梁白云。经比对,《西湖炊烟图》上“白云弟属 写”,在《古木参天》上为“梁白云弟写此属题”。原来是徐悲鸿为梁白云题字的画,被挖改成徐悲鸿为梁白云所写了。假如不是原图在此,谁能说得清真假?长 题,字是真的;画得很好,中西合璧。保利注释详尽解说,条条入理。只有真相能让一切高妙的语言显出拙劣可笑。中国书画的真假鉴定在缺乏流传依据的情况下, 一位高人目测就成确凿的依据。高人的业务水平和德行常常被忽略。当下仍有许多似是而非的近现代及古代书画作品,因为巨大的商业利益进入高人的视野,他们通 过展览、著录给这些书画镀金,甚至捏造其出身。我希望未来人不要相信这种空降的流传依据,把历史的悬疑扔给历史,让书画真伪判断逐步过渡到建立有效信息为 依据。

南菁藝術鑑賞報─南菁藝術學院名譽院長王太田大師山外白雲湧畫作

南菁藝術鑑賞報─南菁藝術學院名譽院長王太田大師山外白雲湧畫作

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藏家用奇石演绎《三国演义》著名战役

 新华网 

“石说三国”作品中的“骑马将军”用体积稍大的内蒙古戈壁石、新疆彩玉和金丝玉等多种奇石制作而成(10月14日摄)。  “石说三国”作品中的“骑马将军”用体积稍大的内蒙古戈壁石、新疆彩玉和金丝玉等多种奇石制作而成(10月14日摄)。“石说三国”作品总宽6米,长0.7米,沙盘上有城楼、沟壑,也有兵阵、车马(10月14日摄)。  “石说三国”作品总宽6米,长0.7米,沙盘上有城楼、沟壑,也有兵阵、车马(10月14日摄)。10月14日,赵志强向记者展示“石说三国”。10月14日,赵志强向记者展示“石说三国”。
  两年时间、万余块造型奇特的石头,经过无数次推敲和修改后,河北保定市奇石收藏家赵志强于近日完成了作品“石说三国”,在沙盘上再现了《三国演义》中赤壁、官渡、夷陵三大战役。
  新华社记者杨帆摄

高品质的水草玛瑙 你可别收藏错了

  新浪收藏 

  近年来随着玛瑙市场的走红,玛瑙中水草玛瑙的价格更是一路高飙,上涨的空间已经好几倍甚至几十倍。买水草玛瑙的时候一定要对它有一点的了解。以免出现高价买个次品。不但浪费钱,说不来还对于皮肤(身体)有害!
1、水草玛瑙的构成上,首先要确定它是一个整体式的玛瑙原石组成的,下来是水草玛瑙内部的“包裹体”(丝状物),也就是水草玛瑙中的“水草”,它在玛瑙内部像是盆景一样,有着各式各样的造型,而作为水草玛瑙独特的包裹体,他的丝状物分支多而且细,多数像是杂乱无章的水草,这也是水草玛瑙的由来。
  1、水草玛瑙的构成上,首先要确定它是一个整体式的玛瑙原石组成的,下来是水草玛瑙内部的“包裹体” (丝状物),也就是水草玛瑙中的“水草”,它在玛瑙内部像是盆景一样,有着各式各样的造型,而作为水草玛瑙独特的包裹体,他的丝状物分支多而且细,多数像 是杂乱无章的水草,这也是水草玛瑙的由来。
  2、水草玛瑙具有很大的地域性,基本上绝打多数的水草玛瑙都产自辽宁省的阜新地区,可以算是当地独一无 二的特产,在外地流通的水草玛瑙也基本产自阜新,或者在外地进行了加工。如果你想要购买的是天然的水草玛瑙产品,那么您最好还是去阜新更好一点,选择也会 更多。并且价格上绝对有优势的!
  水草玛瑙,玛瑙的一种,又名“天丝玛瑙、羽毛玛瑙、苔藓玛瑙、杂草玛瑙”,天然形成的纹理犹如河塘中飘荡的水草,婀娜多姿,蜿蜒缠绕。有绿色、紫色和黄色。水草玛瑙不仅仅是饰品,极品的水草玛瑙更是具有艺术价值的收藏品。大块的水草玛瑙很少见,价值不菲。2012年8月,辽宁一男子发现世界上最大水草玛瑙,重38吨,价值无法估量。
水草玛瑙就是玛瑙中的杂草玛瑙,一种夹杂有绿色或它色的玛瑙。如苔藓者称苔藓玛瑙,如水草者称水草玛瑙,如羽毛者称羽毛玛瑙。其内部景观别致,天然形成的纹理犹如河塘中飘荡的水草,婀娜多姿,蜿蜒缠绕。水草玛瑙有红色,绿色、紫色、黄色,褐色等。
  水草玛瑙就是玛瑙中的杂草玛瑙,一种夹杂有绿色或它色的玛瑙。如苔藓者称苔藓玛瑙,如水草者称水草玛瑙,如羽毛者称羽毛玛瑙。其内部景观别致,天然形成的纹理犹如河塘中飘荡的水草,婀娜多姿,蜿蜒缠绕。水草玛瑙有红色,绿色、紫色、黄色,褐色等。
  现在市场上的玛瑙手镯的式样有很多种,不同式样的玛瑙手镯所应用的天然玛瑙材料也不是一样的。我们知 道,天然的玛瑙有很多种,主要区分在不同的颜色上,有白、红、粉、紫、黑、蓝、绿的天然玛瑙等等。其中就要算红色的天然玛瑙最好了,也是最昂贵的,其次就 是紫色的天然玛瑙、粉色的天然玛瑙了,没红色的天然玛瑙就不怎么值钱了。不过除了这些,还有一些特别的天然玛瑙也是特别的昂贵的,比如缠丝玛瑙、红缠丝玛 瑙、水草天然玛瑙等等。所以要说天然玛瑙手镯的价格是否昂贵这个问题就不怎么好说了,有昂贵的,也有比较便宜的。
高品质的水草玛瑙,你可别收藏错了
  最初的水草玛瑙手镯表面是凹凸不平的,用手指就能感觉到其不光滑,那时候因为加工工艺不高,再加上水草 玛瑙的料子不易雕琢,所以就略显粗糙。这种水草玛瑙手镯在市场上是找不到的,因为年代久远,大部分已被一些家庭用于祖传后人。现在随着加工工艺的进步,水 草玛瑙的表面必定是光滑如镜,那么你在选购水草玛瑙的时候要先看表面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要求了。在符合要求的基础上,我们再通过观察水草玛瑙的草丝了,草丝 的颜色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定,深绿或翠绿都可以,而草丝的状态就要清晰扭曲有活力比较好了。再看底色,一般底色越是通透质量越高,价值越大,一般如果水 草玛瑙手镯里面的草丝与底色搭配起来,真的像是水草在水里摇曳的感觉,那这种类型的水草玛瑙手镯必然是上乘之品。
  来源:华夏收藏网

宋朝人很幽默:宋徽宗称推行瘦金体将省墨水

 羊城晚报

  春秋
  □贺有德
  中国历史上,要数宋朝人最爱读书,整个大宋王朝读书成为时尚,连皇帝也不例外,完全是读书人的天堂。其实,风流儒雅的宋朝人,不只爱读书,而且很幽默。
  宋太宗时,胡旦被称为科举史上最自信的状元。胡旦晚年,因患眼疾,在家闲居,闭门不出。史官为某贵侯作传,因为出身贫贱,曾以杀猪为业,史官很 是为难:不写不是实录,而写又犯忌讳。踌躇不定,相约向胡旦请教。胡旦得知原委,不禁大笑:“这有何难?就说曾‘操刀以宰,示有宰天下之志’不就行了?” 史官们相视而笑,无不叹服。
 
  学者丁谓拿着诗文去拜访王禹偁,得到王禹偁欣赏,认为其文采和才子孙何不相上下,并与韩愈、柳宗元相提并论,赋诗一首:“五百年来文不振,直从 韩柳到孙丁,如今便可令修史,二子文章似六经。”自此,丁谓便以孙何为对手。同年参加科举,孙何高中状元,丁谓名列第四,忿忿不已。宋太宗知道了此事,不 无幽默地对丁谓说:“甲乙丙丁,你既姓丁,该得第四,无需抱怨!”
  历经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的韩琦,曾任资政殿大学士。在邺地任职时,有次参加婚礼,见桌上有荔枝,伸手想拿,白席(北方民俗:操办红白喜事 时专门招呼客人或供使杂役的人)见了,拖着长声唱道:“资政想吃荔枝,请众宾客同吃荔枝。”韩琦厌恶,手伸出去又缩回来,没想到白席又拖着长声唱道:“资 政有气,请众宾客放下荔枝。”韩琦听了,不禁为之莞尔。
  北宋史学家刘攽,出身诗书世家,累拜中书舍人,与司马光同修《资治通鉴》,为人所称颂。但为人疏隽,不修威仪,且性喜谐谑,虽数招怨悔,终不能 改。晚年得了风疾,须眉脱落,鼻梁塌陷。某日,苏轼与朋友同去拜访。席间,众人以古人诗联相戏。苏轼眼望刘攽,欣然调笑道:“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猛士兮 守鼻梁?”众人闻言大笑,唯有刘攽独自惆怅。
  著名书法家米芾,个性怪异,举止癫狂,人称“米癫”。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尤善临 摹。每次借得古画,一定临摹一幅,然后与原画一起拿来,让人分辨真伪;因为分辨不清,往往拿走赝品。杨次翁任丹阳太守时,有次米芾路过,便挽留米芾小驻。 临走时,杨次翁狡黠地说道:“今日特地为你准备了河豚羹。”结果,上桌的只是普通鱼而已。米芾不解,杨次翁哈哈大笑:“此是河豚赝本。”
  南宋孝宗时右丞相兼枢密使叶衡,因汤邦彦挟恨上奏,言衡诽谤朝廷,被罢右丞相职。罢相归来,大病一场。朋友们来看望,怕刺激叶衡,都不苟言笑。 没想到叶衡倒是随意,忽然问道:“我就要死了,只是不知死了以后,好还是不好?”有人回答:“想必极好。”叶衡非常惊讶,忙问:“你如何得知?”那人答 道:“假如死后不好,死了的人会逃回来。现在没有一人回来,证明死后不错。”顿时,满座大笑。
  “艺术上的天才、治国上的庸才”宋徽宗,其“瘦金书”铁画银钩,历来久负盛名。一日,徽宗让宰相李纲欣赏自己的“瘦金书”。李纲言字体太瘦。宋徽宗道:“朕新创字体,名曰瘦金体,如果推行全国,一年能省很多墨水,如何?朕不愧是有道明君!”
  在宋朝,君臣之间,士大夫之间,读书人之间,乃至寻常百姓,幽默时常可见,堪称空前绝后,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观。

彰显文人雅士风范追求的两幅古画

新浪收藏 

图1 《宋人人物图》(无款)图1 《宋人人物图》(无款)图2 清乾隆宫廷画师丁观鹏绘《弘历鉴古图》图2 清乾隆宫廷画师丁观鹏绘《弘历鉴古图》
  中国古人一向重视住宅的幽静、雅趣,书房更是文人雅士怡情翰墨、醉意书画的好天地。这里介绍两幅古画,很好地反映了古人的精神追求。
  宋代《宋人人物图》(图1),经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等帝王收藏,著录于《石渠宝笈》,现为台北故宫馆藏精品。通过此画我们能够真实领略宋时书斋的清雅情趣!
  该画绢本设色,纵29、横27.8厘米。画中儒士坐于榻上,头著巾、下系裙至脚踝。左手持书卷,左腿自然下垂踩踏在脚榻之上。右脚未穿履袜,素足横置榻 上,右手执笔置于盘曲右腿之上。头部右倾约45度,驻目凝思;榻后座屏兼工带写重彩传统题材《汀洲芦雁图》,给力地表现出宋时文人风雅之情,其上悬挂儒士 头部写真肖像画轴,神情如一,俗称《二我图》;在屏风右侧并排两张几案,设坐具绣墩一个。几案放置七弦琴一把、两函书、书画轴几卷、隐约可见兽形香薰一 只;床榻前几案边站立侍童,左手托白釉盘口执壶底部,右手握曲柄,正在斟酒。酒杯边两只果盘,内盛不同鲜果,几案上另设长方形抄手砚一方、残墨一锭;座屏 左侧荷叶座仰莲风炉置于抬式炉架之上;画面左下角另设几案一张,纱罩内盏托一套、长方形隆顶盖盒一套。几案旁红色箱式架具上放置似炉具状器物;座屏正对面 放置层岩状花几架一具,花篮中鲜艳的花朵正在怒放。
  画面整体反映了宋代文人书房场景,家具陈设呈现出一种素雅、简约、井井有条的风格。画面左右空白处钤“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等印记共十处。
  此幅画作一般认为是来自宋徽宗赵佶的收藏,从画中主体人物面像分析,被确认为书圣王羲之,事实上也反映出徽宗内心的文人取向。在没有机械成像设备的时代,当清乾隆帝赏析《宋人人物图》雅趣之后,不仅加钤“乾隆御览之宝”印记,并且命宫廷画家依范本绘制。
  清乾隆宫廷画师丁观鹏绘《弘历鉴古图》(图2),绢本设色,横147.2、纵76.5厘米,乾隆御书“是一是二不即不离儒可墨可何虑何思”,钤“垂 露”、“乾隆宸翰”,画面左上角钤“乾隆御览之宝”,右下角钤“内府啚书”、“义皇上人我不为”,共计五方印章,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中“义皇上人我不 为”印文耐人寻味,结合画面及乾隆御书诗句,从另一个角度品读,或许更是乾隆的内心独白: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我,鉴古者是乾隆的影子,画轴只是一代 有为君主影子的影子!
  从形式看《弘历鉴古图》借鉴了《宋人人物图》构图风格,基本坐姿和手部姿态与《宋人人物图》雷同,书房中家具摆放 格局也没有过多变化,只是书房家具整体呈现出皇家繁复华贵的风格。诚然,画作更深层次地在刻画乾隆的思想和内心活动,以及展示乾隆精于鉴藏,并且在诗律、 书法等方面同样有着骄人的一面。此幅画作在中国画散点透视的基础上,借鉴西洋透视和设色技法。画面以线描淡彩渲染为主,用色淡然、素雅,低调而不张扬,更 显中国文人雅士含蓄内敛、脱俗的风范和所追求的意境。
  纵观图中器物类别、档次、数量等,足以反映乾隆精于鉴藏和鉴赏品位。画面中这些藏 品绝不是杜撰出来的,更不是随意选出来装饰画面的,今天在两岸故宫旧藏中依然能寻觅到器物原型。显而易见,器物内涵反映着中国传统佛、道、儒、墨的传统思 想理念,以及共存、和谐、不可分离的理念。这与乾隆自题诗句“是一是二不即不离儒可墨可何虑何思”不无关联,同时也充分反映了乾隆丰富的内心世界。
  来源:收藏快报

南菁藝術鑑賞報─南菁藝術學院名譽院長王太田大師清香畫作

南菁藝術鑑賞報─南菁藝術學院名譽院長王太田大師清香畫作

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东坡肘子奇石亮相 系纯天然玛瑙质原石

  新华网  

东坡肘子奇石亮相 系纯天然玛瑙质原石东坡肘子奇石亮相 系纯天然玛瑙质原石这是10月11日拍摄的“东坡肘子”肉石。这是10月11日拍摄的“东坡肘子”肉石。10月11日,工作人员在展示“东坡肘子”肉石。10月11日,工作人员在展示“东坡肘子”肉石。10月11日,观众在欣赏“东坡肘子”肉石。10月11日,观众在欣赏“东坡肘子”肉石。东坡肘子奇石亮相 系纯天然玛瑙质原石东坡肘子奇石亮相 系纯天然玛瑙质原石
  近日,河北省张家口市经开区察哈尔文化城一专门收藏展示肉石的展馆开馆,在我国观赏石界、收藏界引起轰动的“东坡肘子”肉石“落户”该馆,引起业内外关注。
  该石由河北收藏家于瑞军收藏,系纯天然玛瑙质原石,长14厘米,宽12.5厘米,高9厘米,重约1950克,造型生动逼真,石质细腻,其皮、膘、肉、骨、毛(孔)等品相俱佳。

韩滉《五牛图》:现存最早纸上的动物画

  新浪收藏   

五牛图卷(局部) 韩滉(唐)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五牛图卷(局部) 韩滉(唐)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汪悦
  唐代画家韩滉擅绘人物和走兽,尤以画牛著称,与同时代擅画马的韩干并称“牛马二韩”。《五牛图》是韩滉迄今存世的唯一作品,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也是少数几件唐代绘画作品真迹之一。
  《五牛图》展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杰出水平。画中五牛一字排开,列为一行,似从远方走来,缓行在田垄之上。五牛状貌不一,姿态各异,一缓步前行,一回首 顾盼,一端立不动,一翘首前仰,一俯首吃草,颇具动感。尤以中间一牛最为特别,画家选取独特的正面视角刻画,造型能力高超。这五牛并非一群,只是五个不同 种类,画家将其高度概括,使每一类型都集中精华加以展现,这类似于现在常说的“艺术典型”。全卷除一丛荆棘外,无其他衬景,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因而每一 牛皆可独立成图,又首尾连贯,前呼后应,整体统一。
  在表现技法上,韩滉用简洁流畅、粗壮有力、具有质感的线条,描摹五牛的骨骼转折、筋 肉缠裹,并根据牛体的凹凸施以不同颜色,具有立体感。细看牛头部与口鼻处,根根细毛生动入微。“点睛”是牵动全局的关键,画家将牛眼适当夸大,眼神、眼眶 乃至睫毛等细节的刻画自然、精准,每头牛目光炯炯、神情鲜明、独具个性,由此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观看过程中,我们能强烈感受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 有性格、有情感,“内心世界”也各不相同。这是人格化的五牛,是温顺倔强、浑厚朴实性格的象征。
  以牛入画一直是中国古代绘画传统题材,体现了农业大国以农为本的思想。韩滉任职宰相期间,重视农业发展,因而在鼓励农耕的时代,这幅画有着特殊含义。
  由于画艺高超,又熟悉牛的生活习性,韩滉才能留下如此神妙绝品,引得后世鉴藏大家纷纷题记。20世纪50年代,此卷在香港露面,周恩来总理亲自下令购回,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历尽颠簸的名画回归祖国,经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修复后,重现生机。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斯琴高娃红酒喷画绘山水

  新浪收藏

斯琴高娃红酒喷画瞬间斯琴高娃红酒喷画瞬间斯琴高娃红酒喷画瞬间斯琴高娃红酒喷画瞬间斯琴高娃与陈强共同创作作品《雁南飞》斯琴高娃与陈强共同创作作品《雁南飞》
  日前,斯琴高娃低调访沪,一袭深色衣裙现身苏州河畔的卡咔度艺术空间,与国画名家陈强共同创作作品《秋艳》,陈强用充满张力的笔触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画面的树干、岩石等,将自由的天空留给了斯琴高娃,而在一旁静观多时的斯琴高娃初次作画毫不拘谨,提起画笔铺陈层林尽染的秋日长空,仿佛让人看到她驾驭影视作品时的从容气度。画到兴起时,斯琴高娃出乎意料地举起了酒杯,呷了一大口红酒含在口中,当众人以为她要一饮而尽的时候,她却突然弯下腰并移动着身体将含在口中的红酒“噗”一下喷到了画面的天空部分,然后她直起身子凝视了一会儿画面,又呷了一大口,迅速“噗、噗”两下喷在崇山峻岭之中,顿时红酒的色泽和肌理使得这幅画瞬间变得与众不同,陈强也感叹斯琴高娃的灵气与才气:“满山红遍,还带着秋日果实成熟的香气!”
斯琴高娃与陈强共同创作作品《长乐图》斯琴高娃与陈强共同创作作品《长乐图》
  提起斯琴高娃,人们总会想到《骆驼祥子》里的虎妞,《大宅门》里的白文氏,《康熙王朝》里的孝庄皇后,这把老戏骨多年来在荧屏上塑造了一个个经典的形象;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她会绘画和书法,其实,年轻时的斯琴高娃就喜欢绘画,从影之后也忙里偷闲提笔写字作画。早在1980年6月,因《归心似箭》上映而红遍大江南北的斯琴高娃因为对吴门画派艺术的仰慕远赴苏州拜访吴门画派大师吴养木先生,与先生倾心相谈,更献上了蒙古歌舞,当晚吴养木先生便提笔指点了斯琴高娃吴门山水和花卉的基本要义,更将她视若弟子。恰巧,作为吴养木先生入室弟子的国画家陈强也在场见证了那一幕。没想到,一别35年,斯琴高娃参与拍摄了一百多部作品,成为家喻户晓的表演艺术家,而陈强也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潜心创作多年,在上海艺博会上大放异彩。两位吴门画派的师姐弟如今在上海重逢,再续斯琴高娃与吴门画派的前缘,也圆了斯琴高娃心中多年的绘画梦。
斯琴高娃与陈强共同创作作品《秋艳》斯琴高娃与陈强共同创作作品《秋艳》
  讲到绘画,陈强和斯琴高娃有聊不完的话题,从用笔到赋色,从立意到构图,无不要切 磋一番,而谈到电影,让陈强印象最深的是斯琴高娃演绎的第一个荧幕形象《归心似箭》里的玉贞,尤其是当主题曲《雁南飞》响起时,玉贞倚着大树望着远去爱人 的眼神,至今让陈强念念不忘。得知斯琴高娃要访沪,陈强第一时间创作了《雁南飞》用画笔演绎了斯琴高娃电影中的情怀。当这幅作品在斯琴高娃面前徐徐展开的时候,她欣喜万分,现场哼唱起熟悉的旋律“雁南飞,雁南飞,且等春来归”。35年前,吴养木先生曾许诺为斯琴高娃创作一幅作品,然而却因各自忙碌未能实现。 35年后,陈强将其创作的《雁南飞》赠予斯琴高娃,完成了先生的承诺。斯琴高娃感慨之余,悬腕提笔写下了“雁南飞”三个字,并为远去南方的雁群画上了一只 领头雁,寓意艺术之路走得更长更远。她希望这幅吴门画派师姐弟合力的作品能捐献给慈善机构,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这份胸襟令人动容。
  秋日的暮色早早降临,卡咔度艺术空间却还灯火通明,爱画的艺术家们伏在案头醉心创作,盛放美人蕉的《满园春色》,紫藤挂满枝头的《长乐图》,漫漫飞舞的《桃花雨》,时光仿佛过了一季又一季,而他们还在继续⋯⋯

齐白石的薛蟠体诗

 新浪收藏

  王培军
  《湘绮楼日记》中谑评齐白石的诗为“薛蟠体”,大概是从胡适的《齐白石年谱》征引之后,才变得无人不知的。有些话和人一样,原本不为众 知,一经大人物之传,就迥然不同;这也可见得世人“好跟风”的习气。钱锺书先生在读书笔记中,也抄了《湘绮楼日记》的这几句:“齐璜拜门,以文诗为贽,文 尚成章,诗则似薛蟠体。”(见《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第四册132页)
  其实,胡适做的《齐白石年谱》里,有一节“按语”,早为齐白石作过 辩护:“王闿运说白石的诗‘似薛蟠体’,这句话颇近于刻薄,但白石终身敬礼湘绮老人,到老不衰。白石虽然拜在湘绮门下,但他的性情与身世都使他学不会王湘 绮那一套假古董,所以白石的诗与文都没有中他的毒。”读了这几句“仗义执言”,我觉得很愉快,胡博士毕竟不同凡俗,虽则他诗学不深,却决不肯跟在大人物后 面,作一边倒的叫骂,这是值得称道的。
  不过,就上引几句而言,胡适也只是反讥王闿运,说白石“没中他的毒”,至于白石诗到底如何,则并未作具 体评论。我所见论白石诗的持平之说,应数近人李渔叔。其《鱼千里斋随笔》卷上“齐璜诗与印”条云:“王湘绮好刻画当时人物,尤喜作戏言,于时流呈诗不佳 者,目为‘薛蟠体’、‘哼哼调’,皆戏用《红楼梦》说部故事,以为谑浪也。白石年卅七,列湘绮门墙,从学诗文,是岁十月十八日,《湘绮楼日记》曾载:‘齐 璜拜门,以文诗为贽,文尚成章,诗则似薛蟠体。’云云。可知白石此时诗笔未成,尚为湘绮嘲弄。以视尔时同门铁工张乌石仲飏,动蒙嗟赏,则相去远矣。”李渔 叔其人,为赵启霖的弟子,与齐白石之子良琨、女良怜之夫易恕孜均相识,又其父与白石也有往还。
  按,齐白石《借山吟馆诗草》自序云:“余年四十 至五十,多感伤,故喜放翁诗。所作之诗,……十年……计诗四百二十余首,亲手写为四本,以二本寄湘绮师删改。”又《白石诗草二集》自序云:“复将丁巳 (1917)前后之诗,付之鋟木。”据此可知,白石三十七岁前的诗,已自弃去不道了。
  李渔叔又云:“白石为诗,体格未具,自执贽王门,复与樊 云门(增祥)、夏午诒(寿田)诸人游,虽日有进境,究非专事声韵,覃精一艺者比也。惟其天资高绝,于小诗中殊见性情,如所作见师曾画题诗哭之云:‘哭君归 去太匆忙,朋党寥寥心益伤。安得故人今日在,樽前拔剑杀齐璜。’末二句悼师曾之死,殆寓杀身难赎之意。又另一诗云:‘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 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外转轮来。’老缶为吴昌硕缶庐,并青藤、八大言之,仍本郑板桥‘青藤门下走狗’语意,推崇缶庐甚至,皆见友谊真挚。然就诗论,则去‘ 薛蟠体’未甚远也。”这实是平情之论。
  至于《借山吟馆诗草》卷首的樊樊山《题词》:“濒生(按,齐白石字)书画皆力追冬心,今读其诗,远在花 之寺僧之上,真寿门嫡派也。”则不免语太夸了,不过老辈为人作序,说客气话,总归都是这样的。金农字寿门,号冬心,又号花之寺僧,钱先生评其诗云:“奇情 妙趣,自饶灵秀,浙派中与樊榭抗手,堇浦(杭世骏)身中亦无此仙骨,况他人哉。”(见《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第一册413页)若他见到樊山的题辞,必 定又是“谑语大作”。
  来源:文汇报

南菁藝術鑑賞報─南菁藝術學院名譽院長王太田大師龍行畫作

南菁藝術鑑賞報─南菁藝術學院名譽院長王太田大師龍行畫作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中国史上最小面值钱币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夏庤币七号夏庤币七号光绪通宝北洋零用一文光绪通宝北洋零用一文
  小面值钱币的出现,方便了市场交易
  在中国历史上,自货币出现5000年以来被当做“中介”物平衡商品价值的货币,其材质从初始的天然贝、仿贝、铜贝、原始刀、庤、布币发展到今天的金、 银、铜币和纸币,其中小面值钱币的出现,尤为方便了市场交易。历史上出现过的鹅眼钱、榆荚钱等,多为物价上涨和私人铸钱的恶性循环产物。另外,史上有5种 钱币尤其对规范交易行为、推动市场经济、方便百姓生活起到重要作用。
  夏庤币七号 夏朝实行“十一”之税,从币制上来看已相当完善。当时使用目前发现的7种不同币值的铜铸币,最大庤币19.3克,分别还有16克、4.4克、4.6克和 4.7克的,七号庤币为最小面值。其币高3.2厘米,下宽1.5厘米,上穿孔高是1厘米,重1.8克-2.3克,合2.5珠-3.3珠,是在临汾市南部汾 河西岸挖沙时一次发现的5枚,应为当时在汾河流域内市场上流通的最小货币。
  秦半两小钱 秦始皇统一钱币后推行直径2.5厘米-2.8厘米、重3克-6克的方孔圆半两钱,其大小适度,便于携带交易,铸行后即迅速发展流通,兼并六国后很快成为主 体货币。当时为市场需求又铸行了半两小钱,直径有1厘米-1.5厘米,重0.2克-0.4克的三种,历经2000多年沧桑流传。
  汉代小泉 直一 汉代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第二次货币改制时,由于错刀、契刀等虚值大钱遭反对,加以王莽忌讳汉室,遂废错刀、契刀,改铸小泉直一,以顶替五铢钱与大 泉五十并用,子母相权,小泉五十值大泉一,小泉直径1.5厘米,重1.5克左右,制作精细,文字清秀,为历代钱币之佳品。
  光绪通宝北洋零用一文此币直径1.5厘米,重0.9克,正面图案是二龙戏珠,钱文为光绪通宝,背文为北洋零用一文。清末北洋指奉天(辽宁)直隶(河北)山东沿海地区,当时特设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此币是当时流通的最小钱币。
  人民币壹分钱 壹分钱人民币为计划经济时期产物,1955年始发行使用。其具体发行年限是1955年至1959年5枚;1961年至1992年22枚,共发行27枚,使用近半个世纪。
  郑秋生

清代粉彩窑工制瓷图瓶赏析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粉彩窑工制瓷图瓶(清)粉彩窑工制瓷图瓶(清)
  高60.3厘米,口径22.2厘米,腹径24厘米。嘉庆时期作品,通体彩绘。内容为景 德镇御制窑厂瓷器生产流程,共有九组画面,分别为采石、淘泥、碹坯、画坯、吹釉、满窑、烧窑、彩器、烧炉的生产场面,构图丰满,所绘人物达50人之多,除 4人外,大都是直接从事生产的各种工匠。以房屋、工棚为间隔,形成不同的场景,生动描绘各色人物和生产工具。用淡雅柔和的粉彩,简练细腻的线条,真实地再 现了御窑厂的生产情况。

《清明上河图》回库 故宫特展将换《兰亭序》

  京华时报 

  京华时报讯 昨天凌晨3点,随着最后一批书画爱好者从故宫武英殿离开,已公开展出34天、接受逾10万人参观的《清明上河图》正式回库休养。随后,故宫利用周一闭馆日进行换陈,今天,“石渠宝笈特展”第二期正式开始对公众开放,129件书画在第二期亮相。专家表示,从艺术品位上来讲,换展作品不输《清明上河图》。
  换陈后,“石渠宝笈特展”第二期典藏篇(武英殿展区)展出书画78件,其中除23件清代书画,其余55件均为新的展品;编纂篇(延禧宫展区)展出文物115件,除41件沿用第一期展品外,其余74件是新的展品。
  “石渠宝笈特展”第二期策展的理念、展览的结构没有变化。亮点是换陈展品多,展品依然精彩。从换陈的数量上看,第二期几乎是另一个全新的展览。这一次展览主要讲收藏,几乎所有展品都是全部展开,为了能让公众看到更多的藏品,共设计了两期展出。
  重点文物看点
  >>妇女榜样风采
  东晋顾恺之列女图卷(宋摹)
  列女图,又叫列女仁智图,根据汉刘向《古列女传》第三卷“仁智传”绘制,画的是历史上有智谋、有远见的妇女。据了解,原文有十五节,图也应为十五段,但现在仅存十段,每段图的左侧配有节录自《古列女传》的榜题。图中人物衣纹线条紧劲连绵如铁丝,辅以墨色凹凸晕染,衣纹线条可与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孝子列女屏风相比较。
  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画家,他博学多艺,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他的画行笔细劲连绵,如春蚕吐丝,行云流水,画人物尤善点睛,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最逼真《兰亭序》摹本
  唐冯承素摹兰亭序帖卷
  冯承素是唐太宗时人。唐太宗曾岀王羲之《乐毅论》真迹,令冯摹以赐诸臣。冯摹还曾奉旨勾摹王羲之《兰亭序》数本,太宗以赐皇太子诸王。
  在众多《兰亭序》临摹本中,尤以冯承素摹本最为精美。此本将若干有“破锋”、“断笔”、“贼毫”的字均摹写得很细腻,改写的字迹也显现出先后书写的层次。摹临结合,自然生动。
  启功先生曾经高度评价过冯摹神龙本《兰亭帖》在书法史上的特有价值:“在流传后世的各种刻本、摹本中,‘神龙本’最忠于王羲之的真迹。”
  >>揭秘五代皇室生活画卷
  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卷
  周文矩是南唐画院翰林待诏。这幅图画的是五代南唐中主李璟兄弟四人弈棋的情景。作者在逼真地刻画出人物肖像特征同时,也真实地描绘出室内生活用
  具,如投壶、屏风、围棋、箱箧、榻几等,为后人研究五代时期生活器用的形制以及中国早期皇室行乐雅集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由于此图背景的屏风中还画有屏风,又称“重屏图”。
  此图于清乾隆朝藏内府,溥仪曾将它作为赏品交由其弟溥杰。1949年后,国家文物局从吉林长春文物商手中购回,入藏故宫博物院。

杨佴旻作品《有绿果子的静物》拍卖逾百万成交

  新浪收藏

《有绿果子的静物》设色纸本80×75cm2004年《有绿果子的静物》设色纸本80×75cm2004年
  10月5日,保利香港2015秋拍“中国现当代水墨及纸上作品专场”专场在香港君悦酒店举槌,拍场上的后起之秀水墨艺术成绩不凡。水墨艺术承前启后的珍贵作品吴冠中《飞白》224万港元成交,杨佴旻《有绿果子的静物》拍出了106.2万港元,以最高估价的两倍成交。
  杨佴旻,当代中国画的重要画家,诗人、艺术家。祖籍中国曲阳,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学博士。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南京艺术学院校董,南京艺术学院新水墨画研究所所长,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美国圣赛德艺术中心客座研究员,胡润艺术榜少壮派国宝艺术家。
  杨佴旻是当代中国画的重要画家,他长期致力于中国画的革新与开拓,对中国绘画的传统与未来发展具有深刻的思考,具有丰富的国际学术背景。长期以来,他坚定不移地探索东西方绘画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致力于水墨画的现代化发展、进行了不懈地多层次的深刻实践,发现并成熟了具有独特杨氏特色的新技法,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影响广泛。

军队改革前为何严管将军练书法

中华网 

“中国将军部长书画院”网站截图“中国将军部长书画院”网站截图
  撰文| 岳菲菲 编辑| 傅凝
  军队清理动作频频。这次拿军队社团开刀了。政知道小编得到的消息是,没有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将军书画院”、战友会等团体和组织已被列为专项清理整治范围,须解散或取缔。
  将军书画类社团有多乱?
  个人会员三年收1万元
  政知道小编在网上搜索并没有找到被领导小组点名的“将军书画院”等社团,但跟将军有关的书画社团种类繁多,例如,“将军部长书画院”、“将军书画研究院”、“中国将军书画家协会”、“中国华夏将军书画院”等。
  中国社会组织网可以对全国性的民间组织进行查询,小编输入“将军”二字,并没有任何查询结果。经询问专业人士得知,各级民政部门都有权限批 准相应规模的社团组织,并不能完全通过民政部的中国社会组织网查询到。不过,可以明确的是,将军书画类社团并没有列入全国性的民间组织。
  小编致电“中国将军书画家协会”,接听手机的工作人员就表示,该协会是在无锡市进行登记注册的,“与另外一些在香港等地注册的不同,我们是规范的”,该协会没有收到解散或取缔的通知。
  当登陆“中国将军部长书画院”的网站时,该网站首页登出声明表示,近期我院接到社会投诉电话,关于一些社会人员冒充我院工作人员,在社会上 以为对方办事为由,收取对方机票费用、考察费用和办事经费等。我院不以为对方办理私事为由收取任何不合理经费。我院只围绕文化交流为中心和各行业书画爱好 者合作。当小编致电询问其注册资质时,工作人员未予以解答。询问注册程序时并没有进行回答,但是有接收到举报。不过,当询问正规的注册程序时并没有能够解 答。
  记者搜索发现,申请加入该院的费用是,个人会员每三年收取1万元,个人理事每三年收取三万元,会费需要在申请时一次性付清。如果申请副院长、院长和名誉院长,费用则分别为10万元/三年、20万元/三年和30万元/三年。
  不规范社团怎么腐败?
  社团高价卖书画洗钱
  对于社团组织领域存在的问题,解放军报援引领导小组负责人的话称,有的同志未按程序报批随意加入社团,有的盲目参加不合规的社会组织,个别的甚至借社团之名谋取私利等。
  知情人士告诉政知道小编,一些不合规的社团容易滋生腐败。例如,通过社团组织与企业“交易”,书画以高价卖给企业或个人,以这种方式洗钱。
  因为不符合目前的作风转变和从严治党的要求,尤其是为了避免出现不良的效果和影响,所以,书画院等社团组织被要求解散或取消。
  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接受政知道小编采访时表示,非政府组织的数量是社会发展模式决定的。此前的数据显示,一万个人当中,法国有110个社团,美国有97个,而中国有3.3个。不过,我们的政府也在下放权力,借助社会组织来补充政府职能,社团也已由挂靠改为注册登记。公方彬认为,军队是执行 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强调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所以,为了保证其唯一性、坚定性,就要对军人参加军内和地方社团进行规范。西方国家也有类似的要求,比 如不允许政党在军队内活动等。
  公方彬认为,参与一些文化艺术社团的行为本身是积极的,也可以修身养性,但是如果没有把握好界线,超越了艺术本身,就会产生弊大于利的结果。
  多知道点
  啥是“具有社团性质的团体和组织”?
  对于“具有社团性质的团体和组织”如何界定,解放军报援引全军教育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的话表示,这主要是指由个人发起成立,未在民政 部门登记注册,冠以学会、协会、研究会、战友会、老乡会、同学会、书画社等名称,具有组织机构或召集人、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活动的团体和组织。
  比如,那些没有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将军书画院”“军人文学社”“军事摄影家协会”等,都属于这类团体和组织,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要求予以解散或取缔。
  今年8月,解放军总政治部制定《军队社会团体管理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印发全军和武警部队,并已于2015年9月1日起施行,这也是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的依据。
  其中,对于境外非政府组织,《规定》提出了严格的规定,军队人员非因工作特别需要并由组织安排,一律不得参加境外非政府组织。
  解放军报报道称,参加境外非政府组织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很强,军队必须保持高度集中统一,参加这类组织尤其需要严格审查把关,严格按规定程序和权限办理,不能有丝毫含糊。
  未从事过艺术事业不能主管艺术社团
  知情人士告诉政知道小编,军队原本就对官兵参与社团有严格规定,无论是军内还是地方社团。原则上,作战单位的官兵是不能参加社会团体的,该名知情人士的周围也没有参加除了党团组织以外的社团的官兵。
  不过,《规定》区分了对象进行分类规范,对离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业务单位与作战部队适度区别对待,兼顾了离退休干部发挥余热和有关单位业务建设需求。
  《规定》指出,非“艺术类专业的离退休领导干部”不得兼任艺术类社团负责人。其中,艺术类专业的离退休领导干部,是指曾经在校所学的是艺术类专业,或从事过艺术类岗位工作的离退休领导干部。仅仅担任过艺术类单位领导的,不属于艺术类专业的离退休领导干部。
  兼任专业技术职务的领导和机关干部从事的是科研、教学、医疗、文化等领域工作,有相关业务建设需求,其参加社团数量可按照专业技术干部掌握。
  来源:政知道

2015年10月11日 星期日

文房小器拍场闹猛印盒收藏大有钱途

和讯网 

嘉庆·青花矾红描金懋勤殿云龙纹玺印盒嘉庆·青花矾红描金懋勤殿云龙纹玺印盒
  印盒,亦称印奁,使得盛放印泥的文房用具。由于宋代以前用印一般为泥封、色蜡、蜜色、水色等,而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印泥,因此一般认为印盒主要出现在宋代以后,但在目前传世的藏品中却偶尔也可以看到唐代印盒。印盒为文房用具中器型较小者,因此在拍卖市场上,多为名贵之材或名工之作,抑或名家之用,这也使得其成为了投资者关注的文房品种之一。在今年香港嘉德的秋拍中,有一件清代嘉庆·青花矾红描金懋勤殿云龙纹玺印盒也格外引人注目。
  此次拍卖的清嘉庆·青花矾红描金懋勤殿云龙纹玺印盒,其色彩之雅,金彩之熠,纹饰之奇,尺寸之大,堪称神品,为嘉庆之皇家上品佳器。时至今日,此品更是一器难求,尤如凤毛麟角。如今复见,极为难得。盖面及器也壁淡描青花祥云纹为地,青花淡雅、胎釉洁白莹润。两条金龙腾飞于云海之间,在矾红彩的火焰纹映衬下金光耀目。两龙围绕正中金彩方框,内署“懋勤殿”金彩三字,底足内施白釉,书“大清嘉庆年制”青花三行六字篆书款。
  在这件印盒中,为什么金龙历时百年,仍旧耀眼夺目?如此不凡格调,皆因其描金使用御用佛赤金绘制而成,此种金料为拼入紫铜的纯金粉制成,而后再制成液态描绘纹饰。本品以其先平涂龙身,再以浓度更高的金水点绘龙鳞、龙须和面部、三爪等需要重点突出的部位,随后高温烘制,最后用玛瑙制成的笔细细打磨而成,故呈色发红,与青花白瓷相配更显沉稳雅致。
  古人云:印色池,惟瓷器最宜。这也使得瓷质印盒成为拍卖市场上最为常见的品种。其中清康熙·缸豆红釉印盒,无疑是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到了乾隆年间,瓷质印盒的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像2005年拍卖的一件乾隆青花墨彩诗文印盒,估价6万至8万元,成交价达到了24.2万元。之所以引起买家的兴趣,是因为上面的诗文的落款为“袁昆”,其被认为可能是继唐英之后主持御窑厂的官员。但创下瓷质印盒拍卖记录的,是2003年以101.2万元成交的乾隆仿铜器龙纹印盒,其估价只有8万至10万元。
  肖舫
  来源:新民晚报

《故宫博物院》特种邮票将于10月10日发行

新华网 

10月9日,浙江邮票公司工作人员在展示《故宫博物院》特种邮票。10月9日,浙江邮票公司工作人员在展示《故宫博物院》特种邮票。
这是10月9日拍摄到的《故宫博物院》特种邮票。这是10月9日拍摄到的《故宫博物院》特种邮票。
这是10月9日拍摄到的《故宫博物院》特种邮票。这是10月9日拍摄到的《故宫博物院》特种邮票。
  据悉,中国邮政将于10月10日发行《故宫博物院》特种邮票1套4枚,内容分别为午门、太和殿、角楼、乾清门,附票图名分别为:白玉镂雕龙凤璧、水鼎、清明上河图、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盖罐。全套邮票的面值为5.4元。新华网图片 龙巍 摄

说文解字话坐姿:古人都是平坐的

 新浪收藏 

图1 安阳小屯村出土 抱腿而坐残石         图1 安阳小屯村出土 抱腿而坐残石
  古人都是平坐的
  ——说文解字话坐姿(一)
  原著/藤田丰八   译注/董玉库   编辑/张嘉奇  
  作者的话
  说起藤田丰八,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每每查阅有关中国椅子起源的文章,大凡都会提到藤田丰八有过这方面的著述,但翻遍能够找到的资料,没有见到这篇文章的汉译文稿。对于中国人来讲,对于探索中国椅子起源的人来讲,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虽然这篇长文发表于90多年之前,其中的有些论述已经见诸于很多人的文章之中。但我们又不得不感到几分感慨,一位日本人,能够把中国的古文理解到如数家珍的程度,作为一位中国人,笔者感到十分惭愧。一位文学博士,能把胡床的文化脉系梳理得如此清晰,作为一位家具爱好者,笔者同样感到肃然起敬。在此,笔者想通过这篇文章来简要介绍一下藤田先生,也让我们来追思一段中日文化交流的往事。同时,更重要的是,了解藤田先生在90多年前是如何“话说胡床”的。
  几点说明。第一,藤田先生的文章成文较早,那个时代普遍称中国为支那,而现在如果说中国是支那,会掺杂一些负面含义。本文将“支那”都译为中国。但是,这里的“中国”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我们现在的中国。第二,注解部分大多整理于网络,希望引用时以纸质原文为准。第三,很多历史人物、事件、书籍等,很难用几句话简述清楚,望读者自己索骥。
  原文最初于1922年发表在《东洋学报》第12卷、第4号。本文根据1924年的整理稿译出。
  关于藤田丰八
  藤田丰八(1869-1929),字剑峰,出生于日本德岛县农村。1892年,进入现在的东京大学学习汉文。毕业后几经周折、多方创业,但终因时运不佳,屡屡失败,每天只能借酒消愁。
  1897年春天,藤田来到中国,结识了当时正在主管上海农学会馆的罗振玉。在罗振玉的教育事业上,藤田出了不少谋略;在藤田的学问上,罗振玉给了不少启发。
  1898年,罗振玉等人在上海创立了《东文学社》,聘请藤田主持教学工作,又结识了王国维、樊炳清、沈纮等人。
  后来,藤田又跟随罗振玉“南征北战”,为中国的师范教育、农业教育等出谋献策。辛亥革命爆发之后,藤田又把罗振玉、王国维两家安置到日本避难,为他们营造了研究环境。
  藤田先后在中国居住了17年,通过教授课程、编辑杂志、翻译书籍参与中国的教育改革,为中国的近代科技发展贡献巨大。藤田先生一生收藏丰富,汉文古书1700余部(2万多册),全部寄赠给东洋文库。
  在古代中国,大家都平坐[1],并没有现在这样倚坐的习惯。关于倚坐,不仅在古代文献中没有发现,即使在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完成的孝堂山及武梁祠的壁画中,出现了各种人物,也找不到一个倚坐的姿势。
  至少可以说,到了东汉时期,中国人还都在平坐。就平坐本身而言,在古代文献中又可以大致分为“居”和“跪”两种,进而还可以更细分为凥、跪、居、箕踞四种。
  “居”:不正规的坐姿
  “居”字,《说文》[2]中解释为“蹲也”,在这本书的足部记为“蹲居也”,也就是说“居”就是现在的“踞”,指蹲踞。
  《论语·宪问篇》记载:原壤夷俟[3]。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这里的“夷俟”就是蹲踞迎接。为什么说这里的“夷”就是“夷踞”呢?《后汉书·郭林宗传》讲述茅容和一群同伴到树底下避雨,“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关于这种“蹲踞”的坐姿,段玉裁解释说:足底接触地面或席,臀部下蹲,膝部直立(图1)。
  还有一种与“居”即“蹲踞”类似,更为不敬的坐姿——箕踞。《史记·卷九七·陆贾传》记载南越王尉他接见陆生时,写道:陆生至,尉他魋结箕倨见陆生[4]。当尉他听到陆生的说教之后,“乃蹶然起坐”,对陆生道歉说:“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这里的“箕倨”,在《汉书》中记为“箕踞”,颜师古注释为:谓伸其两脚而坐。就是说,箕踞是指尻(臀部)着地或席,两脚向前伸开。蹲踞与箕踞的差异是两脚站立,只是在伸展程度上有所差异。
  可是,也有人认为,两脚稍微伸展一点的也可以认为是箕踞。比如晋朝皇甫谧的《高士传·严光》中记述,侯霸奉光武帝(刘秀)命令,派遣官吏去见严光的时候(原文:述侯霸承光武命,遣吏奉书于光),“光不起,于床上,箕踞抱膝,发书,读讫。”
  从上面列举的文章来看,蹲踞和箕踞在形式上是坐姿的问题,但士人之间却认为是一个人的教养问题,斥责为不敬的坐姿。在古代中国,士人之间认为比较正规的坐姿是跪坐或跽坐。
  跪坐
  《释名·卷三》说:“跪,危也,两膝隐地,体危倪也。”就是说这是两膝着席、上身耸直的坐姿(图2)。但在《说文》中解释为:“拜也,从足危声。”段玉裁有所疑问,说“所以为拜也”。另外,《说文》除了有“跪”之外,还有“跽”字,几乎所有的书都解释说“长跪也”,只有段玉裁特改为“长跽也”。
图2 安阳殷墟5号墓 圆雕石人跪坐像图2 安阳殷墟5号墓 圆雕石人跪坐像
  《史记·卷十九·范雎列传》里“范雎入秦见秦王”之条: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耶?”
  《史记索隐》里也记载:“跽其纪反,跽者长跪,两膝枝地。”“跪”与“跽”,同为两膝着地或席,立尻耸体,唯“跪”则“首至手”,系拜之形。“跽”盖不为拜,解为“长跽”,恐即为此。观范雎与秦王问答之后,“范雎拜,秦王亦拜”,已可知之。“跪”与“跽”之意义,本有区别,然作同义用之,亦复不少。
  另外,《诗经》里有和“跪”同意的文字“启”。《小雅·四牡》有“不遑启处”(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小雅·采薇》有“不遑启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也有“不遑启处”(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小雅·出车》也用了“不遑启居”(王事多难,不遑启居)。《毛诗外传》中说:启,跪也,处:居也。这些,只是文字之差,内容基本相同。这里的“居”是指凥,居是俗字。
  “凥”就是日本人如今的“正坐”
  在《孝经》有“仲尼凥,曾子侍”。《说文》里解释说:“凥,处也。从尸,得几而止。《孝经》 曰:仲尼凥。凥,谓闲居如此。”后世将凥误为居,并且左边加上足字旁,出现了“踞”,古代是没有这个字的。另外,“凥”的尸,是指人,这是指人坐在“凭几”上的会意字。“凭”也是人靠在“几”上得出的文字,因此在《说文》中解释为“凭,依几也”。在小篆中的几字就是一个象形字。后世加上木字旁,出现了“机”。
  在古代中国,凭几而坐,实际上是孔子闲居的生活方式。《说文》曰:床,安身之几,坐也。从木,爿声。这就说明古代中国人是凭几坐在床上。徐铉编订的《说文解字》(大徐本)释为“安身之几,坐也”。其弟徐锴的版本(小徐本)则释为“安身之坐者”。坐的时候要凭靠在几上,凥字就产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其意义也就非常明了了。由此可见,《说文》的解释也不完全,除了安身之外,含有坐卧的共同意义。这样说来,汉末魏初刘熙所著的《释名·卷六》:人所坐卧曰床,床原来专门用于卧,从汉代起变为坐卧两用。
  至少可以说,到后汉的时候床是可以用于坐的,但也不能说在前汉的时候就绝对没有。例如《汉书·卷六四·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怨恨张汤的原由[5]时写道:
  始买臣与严助俱侍中,贵用事,汤尚为小吏,趋走买臣等前。后汤以延尉治淮南狱,排陷严助,买臣怨汤。及买臣为长史,汤数行丞相事,知买臣素贵,故陵折之。买臣见汤,坐床上弗为礼。买臣深怨,常欲死之。后遂告汤阴事,汤自杀,上亦诛买臣。
  除了“凥”之外,与此意思相近的文字就是“坐”。《说文》曰:“坐,止也。”古代是人坐在地上的席子,这是个会意字。可是,凥字所表达的“坐”,应该是对“起”或“卧”这一姿态的泛称,不一定是指一种坐姿。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将“居”字注释为:跪与坐皆厀著于席,而跪耸其体,坐下其脽。这里的“厀”,就是现在的“膝”,而脽(臀部)就是凥,这样“坐”就和“凥”有着同样的意义。由此可以说明,“坐”也好、“凥”也好表明的都是膝着席、大腿和小腿相并这种坐姿,就是日本人现在所说的“正坐”(图3)。
图3 妇好墓出土 圆雕石人跪坐像图3 妇好墓出土 圆雕石人跪坐像
  “端膝”:坐到床有膝痕
  从孝堂山及武梁祠的图像可知,卑者坐的时候有跪坐、跪拜,同时要将尻下放,类似于日本人的正坐。而尊者有时能看到盘腿坐姿,当然也有日本人那样的正坐。在古代中国,这种盘腿坐并没有找到一个相应的名称,可以认为是踞的一种,只是尻着席这一点有所不同。这也可以视同为日本人的正坐,跪的一种,即“跪”或“跽”属于表达一时的恭敬,或不久就可以将尻放下,恢复自然的姿势。因此,对恭敬的人们要保持这样的姿势,刚才引用的《后汉书·郭林宗传》“容独危坐愈恭”的“危坐”就属于这种意思。《后汉书·郭躬传》“桓帝時,汝南有陈伯敬者,行必矩步,坐必端膝。”这里的“端膝”估计就是盘腿坐。
  记述特别明了的是《后汉书·向栩传》:常于灶北坐板床上,如是积久,板乃有膝踝足指之处。裴注《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引自《高士传》:“管宁自越海及归,常坐一木榻,积五十余年,未尝箕股,其榻上当膝处皆穿。”这里说的也是盘腿坐。可是,在《增订汉魏丛书·高士传》里记载,将“箕股”记述为“箕踞”。
  另外,《晋书·卷六六·陶侃传》有“终日敛膝危坐”。《梁书·卷二三·长沙嗣王业传》讲述其弟萧藻的为人时:“藻性恬静,独处一室,床有膝痕”。这些都可以说明在古代中国,这是一种正式的坐姿(图4、图5)。
图4 顾恺之《女史箴图》,女史跪坐席上。图4 顾恺之《女史箴图》,女史跪坐席上。
图5 四川成都青摃坡画像砖讲学图,师生皆为跪坐图5 四川成都青摃坡画像砖讲学图,师生皆为跪坐
  《周书·卷二三·苏绰传》:“遂留绰至夜[6],问以治道。太祖卧而听之。绰于是指陈帝王之道, 兼述申韩之要。太祖乃起,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
  席是床上的铺垫物,《史记》中尉他听见陆贾的说教后“蹶然起坐”,这里的“坐”,同样可以理解为正式的坐姿。《孝经》“仲尼凥”的“凥”也可以这样理解。这种坐姿也影响到久远的后世,甚至这种遗风体现在清代椅子的坐姿上。如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卷二四·箕踞》记载:今人虽不席地,而北方多用床上坐,谓之盘膝坐,此尚合古礼,不伸脚,若南人皆坐交椅,背及两手皆有倚,无不伸脚者矣。  
  注释:
  [1]平坐:这里应该是个宽泛的概念,具体来讲,处于使用坐具的倚坐和躺卧中间的坐姿,包括安坐(膝居地,小腿平置于地,臀部贴于脚后跟)、蹲踞(脚底和臀部着地,两膝上耸)、箕踞(两腿伸直拉开,呈八字状,看起来似簸箕)、跏趺坐等。
  [2]《说文》:《说文解字》的简称,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约58-约147年)。《说文解字》成书于100-121年,共收录汉字9353个。
  [3]故事梗概:原壤(鲁国人,孔子的旧友)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4]故事梗概:公元前218年,尉他奉秦始皇命令征岭南,略定南越后,任为南海尉事。刘邦初定天下后,尉他在南越称王,刘邦派陆贾出使南越,说服尉他。陆生说他:“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后来终于在陆贾的游说下,归附汉朝。
  [5]故事梗概:朱买臣因得到严助的推荐,入朝为官。起初,朱买臣与严助都任职于侍中,张汤还是小吏,在朱买臣等人跟前当差。后来,张汤担任廷尉,审理淮南王刘安谋反案,乘机排挤陷害严助,朱买臣内心怨恨张汤。后来朱买臣当长史时,张汤代理丞相处理事务,知道朱一贯高傲,故意凌辱欺压他。朱买臣去见张汤,张非常失礼地坐在床上见他。朱买臣非常怨恨,常常想整死他。后来就告发张汤的隐秘事,张汤自杀,皇上也杀了买臣。
  [6]故事梗概:西魏建立后,宇文泰(507-556年,西魏王朝建立者)任命苏绰为行台郎中。刚开始,宇文泰对他也不甚了解,后来发现他很有才华,遂重用他,任为要职。据说有一天宇文泰来到昆明池观赏捕鱼,把苏绰叫来询问天地万物的形成、历代兴盛灭亡等问题,苏绰始终对答如流。宇文泰就把苏绰留到晚上,就一些军政大事征询苏绰的意见,苏绰讲述,宇文泰躺着倾听。当苏绰分析陈述治理国家的关键所在时,宇文泰从睡榻上起来,整理好衣服端正地跪坐着,不知不觉中双膝移动到坐席的前端,两人一直谈论到天亮,毫无厌倦。帝王之道就是宇文泰后来施行的《六条诏书》— —治心身、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申韩之要是指战国时期法家申不害(约公元前385-前337)和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的思想。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启功题溥心畬《双猿图》赏析

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启功跋文启功跋文双猿图(国画) 溥心畬双猿图(国画) 溥心畬
  侯刚
  溥儒,字心畬,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非常有名的文人大画家。他精通棋琴书画,在书画界与南方的张大千齐名,被称作“北溥南张”。心畬先生是启功同宗远支的前辈,启功二十岁左右时,书画即很有名气,很得同宗长辈溥心畬、溥雪斋的欣赏和器重。溥心畬经常在锦翠园的寒玉堂举办小型聚会,也邀请启功前去,启功便有更多的机会向心畬先生请教,和一些名家无拘无束地谈艺作画。启功先生曾回忆,同老先生们在一起,非常有益于增长见识,特别是他们思维缜密的谈话,或对一幅画的鉴赏,或对一位画家的评论,在众说纷纭中,你总会有自己的判断,在这种场合中获得的教益是不言而喻的。
  前些年,有一位同事,家中藏有一幅溥心畬的《双猿图》:在俊俏悬空的层岩上,一头老猿抬头仰望着攀援在古柏枝头的小猿,神态悠然,活灵活现。但是,同事家人不知道这幅画的真伪,便拿来请教启功先生。先生打开画轴,仔细观察后说:“这画是真的,应当好好珍藏。”说着,拿起桌上的铅笔,在一只用过的信封背面,草拟了一篇题跋,然后用毛笔抄下这篇跋语:
  心畬公家藏宋易元吉《聚猿图》小卷,有钱舜举题尾,至精之品也,公喜画猿,实有所资。此图放笔自运为多,层岩古柏,尤饶磊落之致。近见公画多赝本,如此精妙,信属奇珍,藏者宜什袭宝之。启功获观因识。
  启功先生题毕,对藏者说:“我年轻时在心畬先生家中看见过他收藏的北宋画家易元吉的《聚猿图》,图上有宋末元初画家钱舜举的跋尾。心畬先生经常临画,深得画猿要领,您的这幅画应当好好收藏。”
  (作者为《启功全集》出版委员会主任)

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

故宫珍藏的这些国宝你知道吗

  新浪收藏

  故宫博物院不仅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而且拥有数量庞大的独特藏品。文物藏品包括两部分:不可移动文物——紫禁城古建筑,可移动文物——珍藏的各种文物。
  截至2010年年底,故宫博物院统计藏品总数为1807558件(套),其中93.2%属珍贵文物。这种以珍贵文物为主、普通文物为辅的倒金字塔式藏品结构,在全国乃至世界博物馆中都是罕见的。
  或许是中小学历史课上学过,知名度较高,所以提起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很多朋友都会说到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宋定窑白釉孩儿枕。其实,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够“镇院之宝”级别的国宝太多了。记者就挑几件自己见过的、曾经或正在展出的宝贝,给您简单介绍一下吧。
  大玉龙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曲长60厘米,直径2.2~2.4厘米
  这件C形玉龙,是目前所见同类器中最大者。此玉龙,因其吻前伸,前端凸且翘,因此又称玉猪龙,是史前红山人的神灵崇拜物,也是中华龙文化的起源之一。
  2012年8月15日一11月11日曾在午门展厅举办的“山川菁英一一中国与墨西哥古代玉石文明展”中展出。
冯承素摹兰亭卷(局部)冯承素摹兰亭卷(局部)
  冯承素摹兰亭序卷
  唐冯承素摹
  纸本,行书,纵24.5厘米,横69.9厘米。
  此本用楮纸两幅拼接,纸质光洁精细。因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故称“神龙本”。后纸明项元汴题记:“唐中宗朝冯承素奉勅摹晋右军将 军王羲之兰亭禊帖”,遂定为冯承素摹本。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先生曾评点:本帖点画种种特点,我以为可能大都是保留原帖中的原样而仿摹下来,不能是凭空胡造的,所以它有一定的“存真”的优点,高于传世各种其他摹刻本。本帖神气又比较生动,细看乃是摹临结合,将字形先勾一轮廓,再依勾形对看原迹临写,其细微末节特点之处——如贼毫、叉笔等,则再仔细描补而成。所以一方面细节特点不失,一方面又较生动。2010年9月21日—12月5日午门展厅举办的“兰亭特 展”中曾展出,10月13日—11月8日将再次亮相“石渠宝笈特展”二期中。
  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宋 高12.9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7.8厘米
  此樽是宋代汝窑作品中的佼佼者。它仿汉代铜樽造型,口型规整,仿古逼真,釉莹润光洁,浓淡对比自然。目前所见传世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只有两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外,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也藏有一件。
  正在古陶瓷研究中心(延禧宫)“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9月29日—2016年8月30日)展出。
  紫禁城角楼
东南角楼 明清
  紫禁城城垣四隅之上各有一座角楼,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代重修。角楼是紫禁城城池的一部分,它与城垣、城门楼及护城河同属于皇宫的防卫设施。
  角楼俗称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从墩台下地面至角楼宝顶高27.50米,由多个歇山式组成复合式屋顶,覆黄琉璃瓦。
  从10月10日起,观众可以登上东华门,沿城墙进入东南角楼参观。
  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
明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局部) 明 高28厘米,底座径13.3厘米明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局部) 明 高28厘米,底座径13.3厘米
  观音低首垂目,面形长圆,饱满丰润,神情慈祥,似在俯瞰尘世众生。通过衣衫的褶纹,观众可以感觉出观音的肢体形态。
  明代德化窑白瓷极力追求完美的玉质感,在瓷坛上独树一帜。此像出自明代德化瓷塑大师何朝宗之手,其工艺成就代表了德化窑的高超水平,是何朝宗传世塑像中的经典之作。
  陶瓷馆(文华殿)常年展出。
  (本报记者 刘江伟 李韵)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