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30日 星期六

台北故宮書畫珍寶梳理范寬傳續脈絡

 大洋網-廣州日報

范寬 《溪山行旅圖》范寬《溪山行旅圖》
廣州日報訊(記者劉麗琴攝影報導)7月1日至9月29日,“典範與流傳”范寬及其傳派特展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展出,展覽展出《溪山行旅圖》、 《臨流獨照圖》等范寬作品及歷代畫家摹作共四十五幅,依作品性質,劃分為“溪山行旅圖的傳續”、“范寬的傳承作品”、“范寬畫風的影響”三類,系統地展示了繼范寬之後、歷代畫家的同名摹作,以及學習范寬“雨點皴”、“礬頭密林”等技法的作品,梳理范寬風格的傳續脈絡。
從繪畫層面而言,台北故宮的鎮院三寶即范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和李唐的《萬壑松風圖》三件宋代名作。 《溪山行旅圖》堪稱三寶之首。 它是存世係於范寬名下的山水畫中,最受肯定的真跡,被譽為“宋代繪畫第一神品”,是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巔峰之作,自誕生以來影響了古今眾多畫家。
打開《溪山行旅圖》,一座大山矗立眼前,范寬以雄健、冷峻的筆力勾勒出山的輪廓和石紋的脈絡,濃厚的墨色描繪出秦隴山川峻拔雄闊、壯麗浩莽的氣概。 山底下,是一條小路,一隊商旅緩緩走進了人們的視野——給人一種動態的音樂感覺。 驢隊鈴聲漸漸進入了畫面,山澗還有那潺潺溪水應和。 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這就是詩情畫意。
和山水一起映入人們眼簾的,還有不少收藏者的題款,這些題款成了揭開名畫流傳千年的唯一線索。 《溪山行旅圖》問世後,曾經被不少人收藏,後來北宋徽宗將其收入宮中,並錄入《宣和畫譜》。 北宋滅亡後,皇宮裡的大量珍寶繪畫開始流散於民間,《溪山行旅圖》便是其中之一;明代初年它被收藏在宮中,後來流入民間,大鑒賞家董其昌觀後在詩塘上題字;清初經收藏家梁清標之手,轉入乾隆皇帝內府;上世紀三十年代,南京國民政府將紫禁城的珍寶分批南遷,這其中也包括《溪山行旅圖》。 最終,此畫落腳在台北故宮博物院。 《溪山行旅圖》雖流傳有序,但來自畫家本人的證據,人們卻一直沒有找到。 直到1958年8月5日,台北故宮的書畫專家李霖燦在畫面右下角樹叢中發現了畫家的簽名,才更加確認《溪山行旅圖》出自范寬之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