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4日 星期一

白雲深處看君璧

新京報

(從左至右)“渡海三家”黃君璧、張大千、溥心畬。(從左至右)“渡海三家”黃君璧、張大千、溥心畬。國博展出作品:黃君璧《停琴聽阮》,畫於1925年。國博展出作品:黃君璧《停琴聽阮》,畫於1925年。
“渡海三家”之一黃君璧書畫展國博開展
新京報訊(記者李健亞)張大千、黃君璧、溥心畬並稱為“渡海三家”, 他們的創作成為20世紀中國繪畫史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近日,“渡海白雲貫古今——黃君璧書畫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展,展出了其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和一批從未面世的課徒畫稿。 國博副館長陳履生指出,黃君璧是20世紀中國畫發展的特殊個案,雖然上世紀末大家對黃君璧還是知之甚少但現在早已呈現了黃君璧熱,該展則能呈現出其藝術探索的全歷程。
“白雲”已然成為理解黃君璧藝術的重要關鍵詞,2009年黃君璧在中國美術館的展覽便命名為“白雲懷古國”,時隔六年,黃君璧再度在北京國博舉辦個展也以白雲為切入點,命名為“渡海白雲貫古今”。
陳履生向記者指出,黃君璧是非常自在的畫家,他的創作中畫了些前無古人的內容,開創了中國畫中云這一特殊題材。 這源於寓居台灣之後,日月潭、阿里山,太魯閣等一些名勝開始進入到黃君璧的畫面之中,在不斷的遊覽以及在帶學生寫生的過程中,他努力將傳統的筆墨與台灣的山水結合起來,一改往日台灣水墨畫界嶺南畫法的舊觀。 黃君璧發現了海洋性氣候的自然景觀中的山川瀰漫在變化無窮的雲霧之中,因此,他在古人表現雲的不同方式中,結合現實的景象使“雲水瀑布”成為他畫面中流動的血脈。
而此次展覽除了呈現黃君璧創作中“雲水瀑布”獨特藝術景觀外,也帶來其各個時期的代表作以及張大千等名家為其刻製的印章、照片等諸多史料,以期形成黃君璧藝術的完整線索。
據介紹,該展將於5月23日結束,屆時黃君璧的女兒黃湘詅將向國博捐贈20餘件父親的畫作及張大千等名家為其篆刻的印章。
黃君璧(1898-1991)
黃君璧是20世紀載譽國際的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在海峽兩岸及海內外都具有崇高的聲望。在大陸時期,黃君璧以堅守傳統、弘揚中國畫學脈為己任,與張大千、徐悲鴻等美術家一起,共同見證並創造了20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的輝煌。 1949年,被聘為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教授兼主任,引領了台灣藝術教育的新導向。 台灣畫壇將其與溥心畬、張大千並尊為“渡海三家”。
■揭秘
曾任宋美齡書畫老師
黃君璧為人稱道的還有他在美術教育方面的貢獻。 到台灣後黃君璧親自擬定了台灣師範大學國畫教育基本大綱,把在中央大學建立起來的20世紀美術教育體繫帶到了台灣,也培養了當代台灣非常知名的藝術家包括劉國松、江明賢等。 陳履生介紹,此次黃君璧展與此前中國美術館的最大不同便是一批《黃君璧山水畫授課圖稿》,讓外界看到作為美術教育家的黃君璧。 自然,黃君璧作為宋美齡書畫老師的往事也被提及。
黃湘詅在展覽發布會上回憶,在她小的時候,每個禮拜父親都要去教宋美齡畫畫,“父親曾跟我說,宋美齡在藝術上悟性很高,熱愛自由、奔放,有很多自己想法。她的畫作中特別是蘭花,有著女人柔韌的表達。而最特殊的是她決不讓父親改畫。她會問:'黃先生,這張畫哪裡有問題?'如果有問題,她自己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