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文/仲敬幹(上海)
書法作為一門藝術,我個人認為是通過書寫者的學養、氣質、內涵及其衍生出來的“人文”要素而形成的一種書寫風格,依法而生,依氣而存,即是書法。 光是把字寫好,還談不上是書法。 我30年前給報章投稿,副刊編輯沒有不說我的字寫得漂亮的,但我絕不是書法家。 那時候沒有電腦,寫文章完全純手工打造,一天要寫好幾千字,怎麼寫不好字? 熟練工而已。
但是,書法作為一門獨有的藝術形式,走到今天已顯露出夕陽無限好的美艷景象了。 有人說:現在的書法家,稱之為“輸法家”或說“輸入家”更為合適。 個中原因,我觀察下來大概有這麼三種情況:
一是有些書法家不鑽研書法理論,法外功夫用在了投機鑽營上,僅靠吃老本,久而久之便成了“輸法家”;二是因理論不牢,又不研習字形字意,最終吃不開了變成了“輸入家”;三是仗著誰也不知道的“獨創”書體而成家,最後當仁不讓演變為“輸家”了。
“輸法家”是指輸在沒有法度上的胡寫;“輸入家”就像王永民先生髮明“五筆”,只要掌握了他的口訣,什麼字打不出來? 所以我們有好多“輸入家”,手捧一本唐詩宋詞,照本宣科;假若沒有書,沒有樣子,好多書法家就無從下手,甚至把字都寫錯了。 “輸入家”們常用的古詩有,“松下問童子……”“飛流直下三千尺……”“欲窮千里目……”“床前明月光……”以及“厚德載物” “自強不息”、“高瞻遠矚”、“寧靜致遠”等等內容;這種景觀,那是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官場中、豪門內,觸目皆是,實在是讓人煩透了。 獨創體也讓人鬧心,比如有一位書法家,說某個漢字,是他這樣子寫的、首創的——都能把字寫到了專利的份上,應該不錯吧! 事實上,他比“輸入家”好不了多少的,不就是把“龍”、“馬”、“虎”、“舞”等漢字,加以像形化嗎! 而到他手裡就是獨創了、專利了,考慮過倉頡老先生是怎麼想的麼?
我一個朋友,他收藏的書法,都是1949年前出生的書法家寫出來的,否則一概不碰。 他收藏墨跡,離我們最近的有魯迅、林語堂、胡適、蔡元培、徐志摩等等,這些人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家,但他們是學者、文豪,是名滿天下的大名人,而由他們帶出來的人文信息本身就讓人嚮往之。 看來他多少知道了“輸法家”和“輸入家”的秘密的。
書法家還是要依法度行事,從經典的墨跡、碑帖入手;否則再牛的“書法家”也好,最紅的“輸法家”、“輸入家”也罷,將來肯定是個輸家,這基本上是沒有懸念的。
“輸法家”、“輸入家”們,還是懸崖勒馬吧!
(仲敬幹,軍旅作家、藝術評論人)
來源:美術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