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中國花鳥畫遠非西方靜物畫

 金羊網-新快報

梁照堂(著名畫家、美術理論家)
中國畫分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這樣的分科明顯,在現在的美術學院教學分科上便可見一斑,他們已經把這三個專科嚴格分類。 而西方也有分肖像畫、風景畫、靜物畫,但是西畫的分法相對含糊,並不嚴格,這跟中國畫有明顯的不同。 如果對應起來,中國畫的“人物畫”則相應於西方的“肖像畫”,“山水畫”則相應於“風景畫”,而“花鳥畫”則相應於“靜物畫”。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分僅僅是概念上的對應分法,就從“花鳥畫”與“靜物畫”這一項來說,無論從觀念上,還是對藝術的認識上,它們都大不一樣。 西方的靜物畫中,雖然也有不少花卉,但畫面多為插在花瓶的花,而且花瓶大多數是放在桌面上,也有少數放在窗台上。 無論是西方古典油畫,還是印象派之後的作品,均非為大自然中正在生長中的花卉。 而在這一類題材中,雖然也有小鳥或者魚類,但多數為動物標本甚至放在盤碟上的準備供人食用的魚。 靜物題材中,水果占主要,但摘下來以擺設之用為多數。
這跟中國的花鳥畫有著質的區別,中國花鳥畫完全是大自然活生生的,花鳥魚虫都是生機勃勃,所以,自古以來花鳥畫家有“造化生機”的追求。 當然,這個區別只是在畫面上,更重要的區別在於美學觀念和藝術看法。 西方畫家以在畫面再現對像作為主要追求,雖然印象派之後的現代派畫家已經不再是這樣,更多是探討藝術本身,但主要還是在筆觸和激情上的表達,而非重於對大自然的感受。 中國畫家表面在畫花鳥,但其實是在畫“人”,畫人的內心,甚至“文化”,是喻物寄情,寄託文人畫家的情懷。
例如梅、蘭、竹、菊、荷、松、柏,這類題材都是畫家要藉植物的生態特點,以中國文化的“比興”,表達君子骨氣或堅毅品格的追求。 另一方面,也是一種反映民族中民俗文化的方式,例如畫蓮、魚有“連年有餘”的寓意,甚至有些作品直接畫題就用此語。 再如畫鶴,則有鬆鶴延年的象徵,而牡丹則寄託吉祥的寓意。 因此,在中國花鳥畫中,無論是雅的高度,還是雅俗共賞中的“俗”的廣度,都不會是單純表現事物本身,而是在表現人的意念,甚至作者本人的情懷。 而這種追求,在西方的繪畫作品中則非常少見,至少理論上極少發現,直到20世紀初,在西方文學藝術界中,俄羅斯文學家高爾基,才較明確提出“文學就是人學。”雖然文學藝術作為表現人的意識一直都存在,但在此之前並沒直接鮮明提出。 而中國畫在千百多年之前,便已被直接作為表達“人”“人格”的藝術受到歷代畫家的追求,這樣的追求,既是人格化,更是把花鳥題材“文化化”,既是畫花畫鳥,但更是在表現“人”,甚至更深層次地表現“中國文化”,這是我們中國畫的優秀傳統。 因此,雖然概念上,西方“靜物畫”對應的是中國“花鳥畫”,但實質觀念、追求上都完全不同。
作為花鳥畫家,這方面一定要明白,現在不少花鳥畫家都在“物體化”花鳥畫,而非“人格化”,他們的作品非常表面,不少工筆花鳥畫得像植物標本一樣,缺少了傳統畫家的人化文化追求。 原因在於他們缺乏對傳統花鳥畫的文化認識和人格認識。 所以,當今的花鳥畫家要繼承傳統花鳥畫的文化精神和人格精神,才能真正體現花鳥畫的精神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