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
這兩幅畫的畫幅尺寸、長寬比例不同,但題材內容一樣,畫的是蝴蝶花,我們俗稱“蝴蝶花”,其實它的學名叫“鳶尾”。 一般在小區里大家會看到種著這樣的花,花朵是藍色的,非常漂亮。 每年的春夏之交,這花就開了。 這花的葉子很有特點。 首先,葉子是硬挺的,很有柔韌度,絕不是軟綿綿的一個弧形,像蘭草一樣垂下來的;再者,這個葉子是有一定寬度的。 這些特性表現在真跡裡,我們看到,葉子也是有寬度的、硬挺的、有韌性的;而在疑偽作品裡,葉子全像蘭花草的葉子似的,打著彎地下來,這就不符合生態了。 應該說,畫這個疑偽作品的人可能對鳶尾花不太熟悉。
除了葉子有問題之外,再看花。 藍色花上面要勾筋,白石先生勾筋,一般用更重的藍色勾出來。 但是勾筋有勾筋的畫法,絕不是像疑偽作品這樣,開花似的向兩邊甩著筋,一般是要畫一個圈下來,形成固定的規律。 白石先生畫的真跡是什麼樣子,大家對比一下會看出來的。
除了花本身,花有花蒂、花托。 仔細看看真蹟的花托,畫這個鳶尾花的花托時,白石先生一般用赭石色。 為什麼用赭石色? 這也是符合生態的。 在花苞綻放之前,花蒂是綠色的;但是花開以後,這花蒂水分漸少慢慢枯萎,就變成赭石色、褐色了。 仔細觀察生態也會發現。 但是疑偽作品中,沒有考慮到生態,所有的花托還是用綠色的。 這一點又是一個細節的疏漏。 這與白石先生畫畫的習慣是完全不符的。
同樣是“栩栩欲飛”幾個篆字,和真蹟的字相比,就會看出來,疑偽作品的四個字,每個字用墨都很多,多而濁,沒有靈巧之氣。 並且,這四個字放在一起,好像字與字之間都不挨著,全是刻意地放著,沒有像真跡那種渾然一體的狀態。 尤其是最後一個“飛”字。 這個“飛”字更多是像形寫意,真跡裡的這個字很自然、生動。 而疑偽作品的“飛”字,兩邊線條是平行的,呆滯做作。能不能將這樣平行的線條處理出不同,這才能看得出你到底是大師還是匠人。
(本文節選自著名書畫家李海峰所著《齊白石藝術欣賞與真偽鑑別》一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