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自從劉益謙以3.1億元港幣拍下一幅明代永樂唐卡後,這種頗有些神秘的藝術樣式迅即成為都市人的關注焦點。 “觀自在·唐卡藏品藝術展”近日在上海壹號美術館舉辦。 唐卡的價值在於對傳統礦物顏料、畫面材質和手工勞動的尊重,更在於創作者的虔誠和觀者的內心投射。 但是經過各類市場炒作後,唐卡被神化了,它本身所帶有的精神性一面卻被弱化,和其他藝術品一樣,經過資金介入後,唐卡也帶有了投資、收藏、吉祥、稀缺材質等種種功利化、世俗化和物化的概念。 唐卡是在松贊乾布時期(公元617—650)興起的繪畫藝術,用彩緞裝裱而成的捲軸畫,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宗教色彩及獨特的風格,歷來被藏族人民視為珍品的寶物。 唐卡繪畫藝術是西藏文化的奇葩,千餘年來影響深遠。 唐卡藝術於2006年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每軸唐卡畫一般描繪一個完整的故事。 內容多以佛像和經變故事為主。 唐卡所表現的內容都是佛教深邃奧秘的哲理,用圖符造型信息達到傳播教化眾生的目的。 隨著國家及世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唐卡的收藏價值與日俱增。 參加這次唐卡藝術展的上百件展品裡,有數百年曆史、屬於博物館級別的唐卡,也有一些藏家拿出來跟大家分享結緣的珍藏唐卡,還有當代作者創作的唐卡。 畫一幅唐卡一般都要花好幾個月,這次展出的兩幅超大唐卡可能一年也畫不完,而且還不是一位畫師所能獨立完成的。
皓聞
來源:新民晚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