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9日 星期日

明末“三株樹”:黃、倪、王書法作品賞評


來源:北京市書法考級中心


黃道周與王鐸、倪元璐三人在明末崛起於書壇,間接或直接地受徐渭、張瑞圖的影響,他們的書法作品都表現出一種氣勢磅礴、連綿不斷的時代風潮。
要分析三人的書法藝術風格,還需從三人非同尋常的關係入手。 明天啟二年,三人同中進士,相同的仕途起步點,使三人交遊甚密,在政治上,他們同是傾向於“東林”的清流,學問上,均致力於儒學,雅好詩文。 三人相互砥礪,結盟攻書,所不同的是,黃道周、倪元璐在對“二王”傳統的態度上,有一種新的超越,把目光盯向更早的鍾繇。 而王鐸更熱衷於對“二王”書風的改良,試圖通過放大、重構,形成有別於黃道周遒媚、倪元璐蕭逸的奇崛風格。
黃道周小楷《孝經》
作為一個富有​​創造性的書法家,黃道周不可避免地受到晚明書法文化氛圍的影響,而且是積極融入這種書法文化格局之中,是晚明個性解放的社會思潮和書法風格的變革推動黃道周書法風格的形成,雖然,黃道周把書法創作當做個人的“第七、八乘事”,但他的“無意”之作,卻是晚明風格鮮明的“流行書風”的重要構成部分,強有力地推動中國書法風格的豐富和發展。
倪元璐行草《李賀南園詩軸》
倪元璐在志趣、書風等方面,與黃道周最為接近。 受黃道周的影響,倪元璐實實在在把書法當餘事,比黃道周做得更徹底,因此在他的著述中見不到任何評論書法的文字。
王鐸行書《臨蘭亭序並律詩帖》部分
王鐸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 他以鐘王為宗主,取法魏晉,朝夕沉酣其中,務求神似筆肖,漸次把定門庭,立牢腳根,奠定了他書法藝術發展的基礎。 王鐸學習古人從一開始就有著自己的真知灼見,有著高於常人的審美追求,以及不入流俗的對傳統精神的把握。 無論譽之、謗之,他都為之不動。
在張揚個性、抒寫性靈的思想指導下,黃、倪、王大膽嘗試,一改自魏晉以來書法以實用為主的附屬性為藝術審美的主體性。 黃道周、倪元璐、王鐸都善寫巨幅行草,與徐渭的曠達奔放、不拘一格相比,王鐸則在使轉和收筆處更顯其精微嚴謹,與張瑞圖的結體尖峭方折相比,王鐸則使用外拓的筆法來表現圓韻和渾厚,與黃道周的章法綿密拘攣相比,王鐸則在整體上更顯得疏放大氣,與倪元璐的筆法峭拔逼仄相比,王鐸卻多了一些拙撲和寬博。 因此可以說王鐸在筆法、墨法、章法的處理實踐上表現的更突出、更大氣、更厚重、更有代表性。 在書法藝術探索中,黃、倪、王的高標時代的創造精神,筆墨獨特的揮運效果及形式構成的多層次審美價值開掘,都具有不可忽視的當代性審美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