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9日 星期日

藝術品市場也待去槓桿

 大洋網-廣州日報

趙少昂 木棉雙雀趙少昂木棉雙雀清 道光青花“雙龍趕珠”紋碗清道光青花“雙龍趕珠”紋碗
藝術品市場也待“去槓桿”
企業家劉老闆以企業名義貸款後,把一部分資金用於購買中國書畫,在市場最火時買進賣出,盈利大於企業經營;李先生出六成“首期”,向銀行貸款四成購買書畫,以此“省下”流動資金再投入市場中。 在藝術品市場處於上升通道時利用金融槓桿“進出自由”、獲利頗豐的投資者,如今面對跌勢明顯的行情一籌莫展。 市場人士認為,金融槓桿的隱患或許就是壓垮藝術品市場的“最後一根稻草”。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林琳
在藝術品市場中使用金融槓槓的方式主要有兩種。 嶺南畫家胡錦雄告訴記者,他了解到身邊的貸款買書畫,一種是企業家通過藝術品機構、拍賣行了解到某件或某批藝術品有盈利空間,就會以企業經營的名義向銀行貸款,並拿貸款的一部分資金投入購買藝術品:“在藝術品市場向好的時候,尤其是前10年間,藝術品市場發展迅速、換手率高,藝術品的價格每年上漲50%~100%絕對不是問題,甚至還可能翻倍,與炒作獲得的利潤相比,他們支付的利息微不足道,絕對是一門'中國好生意'。”另一種方式是藝術品機構與銀行合作,投資者購買該藝術品機構的藝術品,可以在銀行“按揭貸款”,一般是支付六成“首期”,再獲得四成貸款。
現象:
借錢買書畫曾成風
有業內人士透露,幾大銀行在藝術品貸款方面幾乎可算是空白。 因為對於這些銀行來說,藝術品相關的業務佔銀行的業務份額極小,而承擔的風險卻較大,“主要短板是藝術品相關人才的缺失,業務人員專業程度不高。”既沒有太大的利益,又可能要承擔較大的風險,很多銀行近年來與藝術品的合作“淺嚐即止”,往往只是針對大客戶開展藝術品鑑賞類的活動。
也有部分地區性的銀行小規模地進行了質押貸款的嘗試,但卻被胡錦雄形容為“看起來很美”:“我接觸到的文交所、銀行,還是不夠專業,而整體藝術市場行情不好、交易受阻,就有很大風險。除非機構願意承接回這些藝術品,銀行才有可能'冒險'。”
個案:
青州書畫市場泡沫漸滅
作為“典型個案”的青州被譽為中國書畫市場的重鎮,大量使用槓桿是這個市場臨近崩塌的主要原因。 與青州當地畫廊、銀行關係密切的行家莊先生告訴記者,這個“中國書畫城”有接近一半以上的資金鍊斷裂:“當地經營者的主要手法是從銀行按揭貸款買畫、賣畫,'齊心協力'抱團'包'下某個畫家,一次性買入數百幅作品後炒高,出售,當代書畫'大家'的作品因此被炒高到四五十萬元一平尺。”
他指出,這種炒作的風險是只能在市場不斷高漲的時候採用,而一旦市場走低,價格下跌,買家失去信心,不願意接手,沒有流動性就使貨源積壓,資金周轉不靈,資金鏈就會“應聲而斷”:“要知道,之前'牛氣沖天'的交易其實多半存在於青州內部,這種擊鼓傳花投機性很強。”他告訴記者,最近在某些拍賣會上,之前作品價格“高高在上”的畫家還向他炫耀作品價格不跌反漲,令他覺得又可笑又可悲:“藝術品市場的'操盤手'手段太過低劣。”
另一方面,莊先生認為中國藝術品行業真正懂市場的人不多:“像早期的中國股市一樣,投機的人能獲得更大的利益。”他告訴記者,青州市場中真正懂藝術的並不多,有大機構、也有中小畫廊,甚至還有“夫妻檔”,在市場最瘋狂的時候,隨便一個大學畢業生都能做買賣,交易額動輒上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 “正因為如此,書畫交易被當作當地的主體經濟,當地的金融行業與其被'綁在一條船上',當行情受到挑戰的時候往往只能以兩敗俱傷收場。”
業內:
可關注價格回歸的藏品
“借雞生蛋是正常的商業行為,成敗不在於是否貸款,而在於投資者運用資金購買了什麼藝術品。”廣州銀通總經理陳俊明坦言,如果藝術品與金融能高度統一,經營藝術品有機會成功,所以重點在於購買的決策是否正確,“用合理的價格買好東西,風險可控性強,出手能賺錢為什麼不貸款?如果借錢買假、買錯、買貴,肯定會失敗。 ”
儘管在好的市場行情下貸款購買藝術品的風險相對較低,而目前仍處於藝術品市場的調整期,他還是認為市場存在機會:“前些日子北京嘉德拍的羅振玉手捲以70萬元下槌,送拍者是幾個月前在北京保利以30萬元下槌買的,西泠拍賣會上一件冊頁以155萬元成交,送拍者半年前以50多萬元購得,買這種藏品風險係數較低。”
另外,他認為經過調整後價格有所降低的藏品也值得投資者關注:“俞樾、章太炎、黃侃、馬一浮、梁漱溟、梁實秋等國學大師的作品價格還是偏低,嶺南的康有為、梁啟超、高劍父、黎雄才、關山月、趙少昂的精品還有機會。而曾國藩、鄭孝胥、陳三立、陳恆、黃賓虹、張大干、齊白石等作品價格合適還可考慮入市。”不過他強調投資者入市一定是要買藝術價值高、價格水分被擠乾、近期容易出手的,而且投入絕對不能超出自己的償還能力。
藝術品市場
調整還未到位
在市場行家孟繁韶看來,中國的藝術品市場還未成熟:“最近10年來,這個'市場'出現了幾次波峰,但仍未能體現藝術品市場的本質。”原因是這個看起來很熱鬧的行當的形成背後有洗錢、投機等錯綜複雜的因素。 但有人盲目地認為這個市場已經成熟了。
“事實上,收藏市場的主力收藏者還沒出場。” 孟繁韶稱,本來應該是市場最主要消費者的知識分子和中產家庭仍在觀望,原因是藝術品市場價格虛高,門檻高達數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而只有這些主流力量進入市場,藝術品市場才有救:“創作者和經營者的心態要放平,而虛高的價格要回到實際的位置。所以現在市場的下跌是一件好事,是藝術品市場重新審視自己的機會。”
他認為,藝術品市場的行情還沒到谷底,還會繼續變差才能調整到位:“如果在沒有新的市場方向出現之前,行情又出現反彈,市場中人會認為所謂的調整隻是市場自然的規律而已,而意識不到整個市場的方向有問題。只有一部分人'割肉'、破產、離場,像股市那樣,市場才有可能開始新一波的行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