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9日 星期日

書法臨帖五要


來源:北京書法考級中心
臨帖是書法學習的主要途徑,是書法創作和運用的基礎工程,臨帖過程如何是取得學書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我們要重視臨帖。 筆者根據自己的學書及教學經驗,歸納為臨帖五“要”,供書法愛好者參考。 
一、臨帖要會選帖,這一步很重要,它直接關係到學書的走向及深度,甚至成敗,不可隨便處之,首先要“取法乎上。”古人云:“取法乎上,得法乎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這是我們擇帖的前提。 同時要根據自身特點,選擇符合自己審美需求的法帖,你喜歡它說明這種範帖和你有默契相通之處,容易人帖,人帖相融,較快地掌握範帖。 另外,選帖要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循序漸進的規律,選擇筆劃,結構皆法度嚴謹、規律性強的範帖。以後再逐漸選其他字體和風格的字帖。 書體上一般先楷、隸等正書再行草,先立後奔。 
二、臨帖要“三結合”,既臨帖和讀帖結合,臨帖和摹帖結合、臨帖和背臨結合。 讀帖是對范字的觀察、分析和研究,包括讀筆劃,結構及章法等。 臨帖前要統讀,對范字的特點有個初步、大體的印象。 臨帖過程中要邊讀邊臨,看準每個筆劃的位置安排,形態特點和相應的筆法。 其長短、粗細、曲直、斜正、起. 行、收的位置,用筆的藏、露、轉、折,提,按. 頓、挫、回鋒,出鋒等等都應做到心中有數,筆為心使,下筆方能準確到位。 讀帖是臨好帖的前提,只臨不讀的“抄帖”式臨寫是寫不好字的。 摹帖較容易,習慣上認為是初學階段採用的一種方式,如臨帖中適時進行摹帖,會發現手下之宇和範字的差距,加快、加深對范字的理解和學習。 姜夔《續書譜》雲:“臨帖易得古人筆意,而多失古人位置;摹帖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可見摹臨結合,能互取其長,互補其短,促進學書進步。 背臨是學書較高階段的一種臨帖,是出帖前的準備。 臨帖中結合運用,能檢驗臨帖效果,發現對范字掌握的不足,加強對范字的記憶和把握,促進臨帖。 
三、臨帖要臨一帖,即學書中,把選好的範帖臨好,掌握住為自己所用,以後再臨習其他範帖,博採眾長,不可朝三暮四,見異思遷,一帖沒學好即改弦易轍,去學其他字帖,這樣只能學一帖,扔一帖,最後哪一帖也沒有學好。 另外,臨帖時要態度老實,尊重範字。 以臨像,臨準為原則,不可把自己的書寫習慣強加於范宇之上,對范字進行篡改,這樣只能陷入誤區,導致學書失敗。 
四、臨帖要持之以恆,任何學習都是從一點一滴學起,日積月累,積少成多。 臨帖更是如此,只有每天堅持臨帖,持之以恆,時間久了,才能學有所成。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學不成書法的,最終只能半途而廢,碌碌無為。 同時要克服急於求成,驕傲自滿的情緒,以及急功近利的心理,這些都是我們學書的攔路虎。 
五、臨帖要和應用結合起來。 臨帖是為了掌握書寫技巧,提高書寫能力,以服務於運用為目的的,如果臨帖中註意運用,能促進臨帖。 通過運用使我們了解書寫的不足和問題,促使我們臨帖時對范字進行再認識,增加學書的動力和目的性。 應用又是多方面的,如寫信、寫文章、寫日記、寫作品等,平時我們有意識地運用所學,學既用、用既學,學用結合,形成習慣,日久天長,定會學用合一,既提高了臨帖質量,又達到了應用的目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